功成既往矣来日话新章
文/包卫平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转眼之间就不知不觉地走过了四十三年的职业生涯,如今即将迎来结束职业生涯、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时刻,回首自己所走过的人生路程,可谓念尤昨昔、历历在目。也曾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去拼搏过、奋斗过,可以说来时路上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特定的人生经历,既有生活上的坎坷与不易,也有才情上的收获与辉煌,这些都是时光的印记、成长的风景,如今一切皆成故事,笑中含泪,也使心灵更加丰盈,不禁令人满是感慨和唏嘘。
职业生涯中,我曾经在中国人民银行化隆县支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海东市分行等基层最一线的一线工作,可以说成长之路与基层央行的发展之路几乎同频共振。1988年10月份调至县支行工作时,那时人民银行化隆县支行刚刚在筹建,2024年的今天县支行也已走到尽头,转型为金融监管机构。我于2004年8月份因海东分行(当时称中支)公文上线而调入中支专职办理公文系统文件审核等工作,2005年任办公室副主任,2015年任调查统计科副科长,一前一后分别在办公室、调查统计科和征信管理科工作和任职。职业工作中,无论在县支行人事财务岗从事报表工作还是在业务股从事监管或调研工作上,无论在海东分行办公室从事公文处理工作、调查统计科从事调查统计、金融研究或征信管理工作上,我都能够本着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只要是行里安排的工作,到了我的手里,就努力地把它做好、做完美,用自己的认真与勤奋、执着与热忱,实践着“争作一流工作业绩”的性念。
一,水滴,只有回到大海才是正途,人民银行就是我成长进步之海的摇篮
1988年,在县支行走上人事财务岗位做各类报表工作,工作中我坚守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上报的各类报表名列当时8个县支行前列,年年被上级行表扬。1993年走上了县支行业务股的工作岗位,从事各类金融数据统计工作,我把它看作是鞭策自己,在岗位成才和回报组织培养的机会。工作中统计金融机构数据还好说,只要自己认真细致一点,工作就不会出现差错,难就难在做问卷调查工作,在进行农民收入、储户问卷、民间融资等调查时,因为问卷涉及家庭收入、消费、投资、民间借贷等等个人隐私问题,会经常碰到受访者的不配合的一些情况,有的人甚至有时还会给我们翻白眼。每当这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职责、想到的是央行的形象,一想到这些心情便也豁然开了,对调查对象总是微笑对待、耐心解释。遇到一些老人,因为眼花,看不清问卷内容时,我们就把问卷从头至尾反复予以解读,一条一条地解说,确保圆满完成调查任务。后来于2015年在分行再次又干回了调查统计工作老本行,无论是县支行还是在海东分行,都曾参与“中小企业融资”、“农村高等教育负担”、“降利率百姓心境”等50多项调查,前后发放调查问卷达万余份。有时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与同事们到政府部门、到厂矿企业走访,甚至深入到个体工商户、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调查。有时会为了完成一项上级行调查工作任务,甚至会深入农村在村主任的引路下到农户家中,挨家挨户进行调查,嗓子问哑了、腿走疼了也都顾不上休息片刻,回到单位马上马不停蹄地对调查问卷进行“录前审核、录后复核、完整上报”。由于工作扎实、细致、负责,我上报的调查报告都会得到上级同事的肯定。
行领导经常鼓励说:“中层干部就是要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遇到任务拿得下来。”2006年,我接到省分行(当时的西宁中支)金融研究处的通知,参与了青藏高原金融调查任务,我跟随上级行同事到西藏拉萨、灵芝、山南和青海省海西州等地区调查,在撰写报告过程中,我渴了喝水、饿了啃馒头、困了用凉水击脸、眼睛疼了点眼药水,两天两夜没合眼,在办公室按时完成了领导交办的任务,主笔撰写了达万多字的《青藏高原金融事业调查》报告,被总行采用。报告因及时准确,得到了上级行的表扬。
二, 争优,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努力是人行给了我能做的平台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人生,一半是现实,另一半是梦想。要说是什么让我能够拥有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激情,我的答案是:争优,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对事业的一份责任,对央行工作的归属感。
我庆幸自己工作、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单位这个大家庭里,人民银行海东市分行(当时的海东中支),是这个集体成就了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我高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1990年在县支行工作时,在领导的支持下参加了成人高考,被河南郑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录取,两年间在河南管院读书学习,并提高了金融知识层级。1993年到业务股岗,当时写一篇短短的“豆腐块”信息都有点困难,来了任务只能先写成初稿,然后请同事帮忙指点。为了弄清楚一个专业金融词语或者一句话,往往需要反复请教学习。也是从那时起,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写完信息或者调研报告,都会主动请教领导审阅、指导,请同事们帮忙修改、指正,领导和同事们也都会不厌其烦地帮助我,并提出准确的修改意见,我的写作能力就在这样的锻炼中逐步得到了提高,并逐渐暂露头角,时不时的我的信息小文章或者调查文章,在《金融时报》、《青海日报》、《青海经济报》、《青海金融》、《海东报》等报刊刊登。由此,也在系统内小有点名气。
2004年调入海东,在办公室主要负责公文系统内部文件的审核、会签、登记、印发和归档管理,外来文的收发、批阅、传阅、催办、落实、整理、归档、立卷等工作,为了掌握过硬的文件处理本领,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我加强自身学习,认真研读了《公文处理规范》等书籍,同时认真研读上级行领导以及本级行领导的每一篇讲话,反复学习专家的公文处理的相关讲座光盘,甘当小学生,向同事虚心请教。阅读报刊时,我更不会忘记把精彩的词句、成语典故等,一一的记在笔记本里,反复琢磨,查字典、问同事,不断的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层次。为了掌握现代化的公文处理方式,我同时学习了一些计算机理论,苦练操作技术,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中,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自学,我参加计算机能力考试时六个模块全部合格,通过了中级经济师考试,并于2006年聘为中级经济师。公文处理给我带来了不尽的荣誉,因为擅长写公文和发公文,我所负责的公文评比多次获奖,所负责的专项调查、动态反映、综合信息工作处于前茅。
2015年在调查统计科工作,无论是深入企业、还是走访农户,在我的公文包里,始终装着笔和本,走到哪儿,问到哪儿,记到哪儿,不断发现和捕捉经济金融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归纳整理成调研报告。经过我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努力,逐步成为调研能手。除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行的调研任务外,还开展了多项自选课题调研。先后撰写多篇调研文章,执笔撰写的调研报告中,有100多篇刊登在省级以上刊物,其中总行1篇,青海分行包括处室刊物30余篇,《金融时报》、《青海日报》、《青海经济报》、《海东报》70余篇。所撰写的调研报告中,也有文章得到地方领导批示,批示后的问题得到落实,为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提高了人民银行在地方的话语权。
工作之暇,自己也喜欢写一些诗词或者散文,作品散见于报刊、诗刊、头条等刊物,退休后我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越写越好,希望与我相遇的人事万物也都能结缘成诗。工作了整整四十三年,回望过往岁月,自己也是万花丛中的一棵无名小草,但亦欣喜无限。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建设者、见证者,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始终站在了金融工作的第一线,与地气接轨,与人民相和,拿着金融的魔法笔,用自己有限的笔力,为民鼓与呼而倍感自豪。
岁月不居,光阴代序。匆忙之间,平凡的我走过了一生的职业生涯,别了我的职业生涯,最美的年华里不曾辜负,我真的很骄傲,骄傲于自己的一垄垄青田,骄傲于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什么是成功我不知道,但看似卑微的一线工作,在我的内心是如此的满足、是那么的甘甜。下一个人生驿站,心怀感激与敬畏,我想背起行囊,探索新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