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性看待春节禁炮
作者:饶晓辉
转眼之间,2024年行将过去,农历乙巳蛇年春节的脚步已向我们走来。提起春节,总会让人想起满天的烟花和热闹的鞭炮声,它不仅是春节最不可或缺的风景,而且为这个古老传统的节日增添了色彩。当五颜六色的烟花腾空绽放,当噼噼啪啪的爆竹响彻每家每户之时,人们不只是在庆祝新的一年,更是在传递一种美好的愿景和祝福。
然而,当2016年的一纸禁炮令,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明气息彻底打破。时至今日,禁炮令已实施了八年之久,全国各地从落实政策到执行理解来看,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尽管很大部分的民众,对当初实施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不理解,甚至是非常的抵触。但经过多年来各地政府不遗余力地宣传“禁炮”的重要性,人们也已经慢慢适应了“无炮年”的祥和宁静。
诚然,当初国家在颁布“禁炮令”,是经过权衡再三和多方考量,尤其是本着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两大重要因素才做出的。众所周知,烟花爆竹属易燃易爆物品,稍有不慎,轻则烧伤灼伤,重则危及生命。2009年的元宵佳节,在建的央视大楼就是因为在烟花燃放过程中引发特大火灾,造成1名消防员牺牲、6名消防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案发后44名事故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7名事故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案件首犯徐威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像这样因燃放烟花爆竹,而发生的惨案悲剧,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有人说,现行的烟花爆竹禁放政策,无疑剥夺了公众享受节日烟花的权利,这与春节这样的全民节日意义是相悖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烟花爆竹的燃放,的确给传统的春节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氛围。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烟花爆竹在燃放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硝石、铅汞等有害物质的释放,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还会对大气层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在大城市中,烟花爆竹的燃放导致了雾霾问题的加剧,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而且,废弃的烟花爆竹残骸也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卫生环境,对于城市形象的提升起着负面作用。因此,全面禁放烟花爆竹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所以说,要理性看待春节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并学会放弃一些传统习俗来达到更大的社会利益。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捡拾起一些过去在民间盛传的如舞龙舞狮等非遗项目此外,央视有春晚,我们何妨不来一场“村晚”?让这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同样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