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完成张家界第七届冠礼台华服艺术演绎大赛评选和马面裙绘画张家界工作,心里放松了许多。
28日上午,张家界市礼仪协会会长王静带领我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先生到张家界军声沙石画创空间欣赏张家界砂石画。

张家界砂石画,利用天然彩石、植物等不褪色的自然材料粘贴而成的一种新型画种。此画集国画构图、西画手法、熔版画、雕刻和盆景艺术为一炉,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又因其作画材料源于自然,无任何污染,所以有“绿色画种”和“环保画种”的美誉。现在张家界著名的砂石画大师是李军声,土家族,他也是张家界军声画院的创始人。
工作人员热情地给我们作了介绍。正逢多人作品展,画风也多种多样。虽然在这几天住的山谷恋高端民宿中,已经对砂石画有所了解,但今天还是有更多的收获。
下午,我们驱车3个多小时到达凤凰古城。
我最早知道“湘西”、“凤凰古城”、“边城”这些名称,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读大学中文专业时。在现代文学中,一说湘西或凤凰古城,那必定会想起沈从文。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由苗族、汉族、土家族等28个民族组成,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凤凰古城是沈从文的故乡,他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并为其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沈从文的作品多以自己熟悉的乡村为题材,在整体上与都市的“现代文明”形成强烈的对比,《边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惟妙惟肖地描写了典型的乡村琐事及地域文化和民俗,使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凤凰古城获得了无数世人的青睐和赏识。
可以说,凤凰古城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也是其精神世界;而沈从文也让凤凰古城的名声更加远扬。
沈从文在作品中这样描写凤凰古城:“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他笔下的凤凰古城,原始古朴、美丽空灵而又极其神秘,自然风光特别秀丽迷人,人情单纯质朴,保持着古老淳朴的民风。在《边城》里,他还描绘了“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生动地勾画出在这里的人们丰富的美好生活。
我与宁勤征大师,都从事美术及文字工作,对山水、建筑、桥梁、风土人情等,都会特别关注。走走,拍拍,说说。从欧洲德、法、比三国一起艺术交流,到景德镇的瓷艺创作,得到大师引领。到这次张家界马面裙国画创作,都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凤凰古城坐落在沱江河畔,古城墙巍峨壮观,沿江而建,气势恢宏。城墙由青石和青砖砌成,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坚固如初。城墙上的箭楼、城门和城楼等防御设施保存完好,彰显着古城的历史底蕴和军事防御功能。
沿河而建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木质的吊脚楼悬于河面,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红漆的门窗、青瓦的屋顶,在夕阳的余晖下更显得古朴典雅。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既有传统的苗族银饰、蜡染等手工艺品,也有现代的旅游纪念品,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和购买。
我们在一个小铺中驻足,只见一个漂亮的姑娘专注地雕刻着各种木头小玩偶。在兔子玩偶旁放一个小牌“钱兔似锦”,在马玩偶旁放一个小牌“马上有钱”……还是挺引人喜欢的。我在找店的门牌名称,发现招牌在后面板壁上方一块不大的木板上刻着“驴木匠”。这“驴木匠”,却是心灵手巧模样俊,天生丽质而清纯。对于手艺人,我向来是充满敬意的。我认真地对姑娘的工作状态拍下美照。
我对古城河上的桥,也很喜欢。桥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桥梁多为石拱桥或木拱桥,形态各异,独具匠心。桥上行人络绎不绝,桥下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
天渐渐暗下来,同行的两位宁勤征大师与王静女士,以前都是欣赏过凤凰古城夜色之美的。而我的内心,犹如初恋,刚刚有了阳光下的初次接触,初有爱意,热切期待着夜暮下凤凰古城的真容。
吃完凤凰古城的特色美食,已是灯火辉煌。我们依然来到沱江边。因为计划夜晚驱车回张家界。对沱沱江夜景,只能感受半小时。夜晚的沱江在灯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与两岸的灯光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吊脚楼群紧紧偎依在沱江两岸,更是美不胜收。
评委(左起)王碧华、宁勤征、王静、李伟华
在回张家界的路上,我王静女士了解从事服装礼仪模特的一些故事,也了解了警校出身的她,是怎么蜕变为另一种人生。准备近日完成一篇王静的人生散文。
路途漫漫,时间甚多。我又酿诗《沱江绮梦·凤凰古镇游》,以表初见的爱意。也计划放在今日散记的结尾。
沱江碧带舞轻扬,波光潋滟映曦光。
凤凰古城怀幽梦,灯火璀璨照水旁。
青石古巷藏风韵,桥影交错绘画廊。
游人如织寻诗意,梦回千载醉凤凰。
写于张家界返浙的火车上
2024.12.29夜
作者:李伟华,民进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书画院院士、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