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週年 )
在一个深夜,我突然接到命令,叫我去空军某师雷达通讯站报到,即8月11日,是我軍对越自卫反击作战45周年的纪念日。值此,向参战的所有老兵战友们致敬!
岁月轮回,时间的脚步又一次走进那难以忘却的8月。就是这个普通的日子,依然牵动着众多参战老兵的心,仿佛又融入了那场血与火的战斗。
1979年8月11曰的黎明,在我国的西南边界上,我軍的炮火撕裂了沉静的夜空。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还击作战的第三总攻正式拉开,那一刻!万炮齐发、坦克轰呜,机枪咆哮,。那一刻,地动山摇,山崩地裂,火光冲天,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一派鬼哭狼嚎的恐怖场面。中国人民解放军用火一样的青春热血,铁一样的軍魂,唱响了英雄赞歌!
其实,我作为战争的亲历者,对那年8月的每一天,恰似是一本日记,它记下了参战老兵的战斗始终。更像是一本相册留住了参战老兵每次战斗的身影。那是一段痛苦而又自豪的回忆,那是一段充满血腥而又难忘的青春岁月。
这一天参战老兵将永记一生! 凉山,靖西、那坡、念井,法卡山,茶陵,我们在穿插,在冲锋!战斗是我们的使命,奉献是对祖国的忠诚!
这场战争,无数年轻的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将绚丽的青春定格在18、19、20岁左右的岁月中,他们将滚烫热血永远凝固在边境的国土上。这些年轻的生命安睡在广西、云南的10多个烈士陵园里,分布在上千公里的边境上。他们长眠在木棉树下,那是一群鲜活的孩子!那是一群为了国家民族而义无反顾的孩子!那是一群为了共和国而将热血抛洒的孩子!那是一群还没来得及追逐爱情,孝敬双亲的孩子!
他们走了,来不及看看那枚闪光的军功章,也来不及叮嘱战友们保重。他们用生命释怀了什么叫奉献,什么是人生。他们用热血诠释了保卫南疆的誓言铮铮 。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45年只是弹指一挥中,幸存的你我如今已是苍颜皓首,一切尽在不言中。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自豪地说,在那漫长的边防线上,曾洒下了我们的青春与热血,曾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军营。
那场战争虽然已过去44载,我们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岁月峥嵘,我们怀念8月,向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致敬!
愿不朽的灵魂永远荡漾在尘世之中!!!
一一赵晓忱
这篇纪念文章由赵晓忱撰写,深情地回顾并致敬了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参战老兵们。文章以作者个人的经历为线索,将读者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详细描述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牺牲战士们的深切怀念与敬意。
### 文章解析
- **背景介绍**:文章开始于作者接到命令前往空军某师雷达通讯站报到的通知,这一细节将故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即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期。
- **时间与记忆**:随着“岁月轮回”,文章强调了即使时间流逝,但8月这个月份对于参战老兵来说仍然是一个充满回忆和情感的日子。
- **战争场景再现**:文中生动描绘了1979年8月11日黎明时分的进攻场面,“万炮齐发、坦克轰鸣”等词汇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之上,感受到战斗的激烈程度。
- **个人经历与集体记忆**:作为战争亲历者,作者提到每一天都像是一本日记或相册,记录下了所有参战人员的生活点滴和战斗瞬间,这不仅是个体的记忆,也是整个群体共同拥有的历史。
- **牺牲与奉献**:特别感人的是对那些年轻生命献身战场的描写,他们把最美好的青春留给了国家,成为了永远安息在边境线上的英雄。这部分内容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
- **反思与纪念**:最后,文章呼吁人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并向所有为了保卫祖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表达最高的敬意。同时,也反映了幸存者们对自己过去贡献的自豪感。
### 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参战老兵们的心声,他们不仅是在缅怀过去的战友,更是在传递一种精神——那就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军人的责任、荣誉、勇敢和奉献永远不会被遗忘。这些特质构成了中国军队的灵魂,也是每一位现役及退伍军人内心深处所珍视的价值观。此外,它还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年代的生活,铭记那些为了今天的安宁而付出巨大代价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