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沟”里的快乐
宋永信
去“小草沟”,两周前队长就在筹划,但直到18日晚才最终决定。“12月22日周天,卧虎山水库南岸小草沟村、王老顶、黄花山,寻找神秘的金代石刻,或遇山顶雾凇。早七点出发”。
“小草沟”,好平淡无奇的名字,这里能有啥?队长说:或遇山顶雾凇。要是真有雾凇那就太棒了!想想这里位居卧虎山水库南岸,空气湿度大,若温度适宜,雾凇的美梦说不定真能成真!晚看“天气预报” ,气温零下5度,微风,空气湿度48%;哇塞,周日出现雾凇的可能性极大啊。
带着向往的心情, 6.50分背包出门。太阳还未醒来,院子里有些昏暗,影影绰绰看见,传达室门口有两人站立。近前,哎呀,想不到初次一起登山的“崖在”和“海霞”,竟早早在门口等候。
搭“海霞”专车,沿“望岳路”一路向南,天空日渐明亮,空气通透,能见度极高,黛青色山峦中,再次望见了岩岩泰山。
过“二仙桥”,“仲宫南村”,西眺卧虎山水库,微波荡漾,宁静安详,令人心旷神怡。
顺卧虎山水库南岸一路西行,眨眼即到指定集合地点“草沟村”停车场。下车环视,今天的活动新人颇多。一扭头,多年未见的老同学“茂哥”竟赫然在列,真是意外惊喜。队长说:“茂哥”是“草沟村”村民,今天专门陪我们一起爬山。哈哈,有村民老同学一起爬山,今天的驴行定会快乐无限。
7.30分,日出东方,朝霞满天,水库北岸及西面的山峦流金溢彩,东面的山峦金光笼罩;柔美似绸帷的水面,微微泛着淡淡的红光,如梦如幻。
起步前行,“队长、茂哥”带路,众驴紧随其后,悠悠踏进了密密的树林。背阴的柏树林里,光线阴暗,残雪皑皑,十分寒冷,帽子、手套、冲锋衣全副武装的俺,竟不觉暖意,直到急行军二十几分钟后,方才渐渐缓过神来。前行的小路忽隐忽现,并不明显,众驴寻寻觅觅,左冲右突,曲折上行。队长说:大方向没错就行;“茂哥”说:俺从小在山上割草、拾柴,放心吧,迷不了路。尽管如此,昏暗、寂静、清冷的密林,还是让人感觉气氛有些凝重、骇人。
披荆斩棘,勇毅前行,7.50分,众驴终于走出这段树林,上到一处平缓的山脊。此时,阳光灿灿,视野广阔,众驴沉闷、压抑的心情,瞬间无影无踪,脸上个个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阳光的日子,真是令人不敢想象。此时此刻,古人缘何痴迷崇拜“ 太阳”的迷惑,瞬间了然。
沿山脊蜿蜒上行,13人花花绿绿的队伍,似一条行走的巨龙,煞是壮观。“队长、茂哥、老李”似龙头,引领着队伍前行的方向,“崖在、鑫教授”等则像龙腰,挺起了队伍的脊梁,俺是龙尾,拖在最后,平衡着队伍前行的速度。不知是路熟还是自小爬山的缘故,年龄最大,平日极少登山的“茂哥”,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令人刮目相看。刚刚参加完环泰山60公里徒步活动的“崖在”,不疾不徐,从容不迫,初次一起驴行,尽显大佬风范。拖在后面的除了俺,还有一家子的美驴“海霞”,虽说是初次驴行,虽说穿了双散步鞋,但跟行的步伐片刻未停,红苹果似的脸蛋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深深浅浅的酒窝,倾泻着无尽的阳光和温暖。
队长在前,大声呼喊:到山顶晒太阳了,众驴前行的速度渐渐加快。爬上一处残雪零落的崖坡,回望一眼波平如镜的卧虎山水库,一转眼,竟不见了队伍的“龙头“。急急转过一处废弃的牧人石屋,前方模糊的传来“太美了,太美了!”的赞叹声。什么东西太美啊?忍不住加快步伐大步向前。

循着声音前往,只见“春燕”正拐出小路,向山脊东面悬崖走去。待到近前,哇塞,真的是太美了。透过崖边柏林间的空隙,只见山下晨雾蒙蒙,炊烟袅袅,山峦、村舍在薄雾轻纱的笼罩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这树林空隙间的眺望,只能算作窥视,但仅仅如此,就让俺有点沉醉不知归路了。怔怔地凝视的眼前的美景,好一阵缓不过来神来,直到“鑫教授”在前面喊:上来看更美。 俺才回过神,大步向前,期待着在新的高度,看到更美的景观。

继续上行一刻钟后,树木稀疏,路旁大多为杂草荆棘,视野开阔,一览无余。侧身眺望,山下山峦飘渺,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美妙、神奇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让俺情不自禁停下脚步,拉着“洋洋、海霞”等,一起欣赏摄录起眼前的美好。这景色,让俺想起了“白哈巴”,想起了“阳朔”,想起了“川西”……



看众驴大多已经攀上山顶,景色再美,也不能再过多盘桓了,何况最美的风景永远在路上。拍几张片片,赶紧喊着“洋洋、海霞”等,快步踏上了追赶队伍的驴程。
一路走来,攀爬并无多大的难度,眼前的小山,与以往相比,只能算作“毛毛雨”。几人携手,快步追赶,很快来到登顶的崖壁下面。抬头望,蓦然发现,蔚蓝的天空中,竟挂有一轮弯月,好一个日月同辉的日子。欣喜中,抓岩石,拽灌木,十几米的崖壁,三下五除二,很快轻松攀上,就连那初出茅庐的“海霞”,上来后,也是一脸的气定神闲。看来今天的驴行,就是一次冬日浪漫的郊游啊!

来到山顶,见队长与“茂哥”正在畅聊,“老李、叶子”正在给众驴分食水果、小吃,“崖在、春燕、鑫教授“则聚在崖边,欣赏、摄录着山下旖旎的风光,众驴其乐融融,宛如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
俺是个“好色之徒”,在美食与美色之间,肯定选择“美色”。顾不上品赏众驴送上的美味,几步跨到崖边,对着山下的美景就是一通的狂拍。站在这个高度,再次欣赏山下的风光,那风景自是非同一般。此刻,山下晨雾、炊烟、山峦、房舍,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梦幻朦胧,整个山谷,既像一幅优雅的水墨丹青画,更像那漂浮在云端的仙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几位美驴头顶光环,站在崖边拍照的场景,尤其是当那一束光射向“洋洋”的时候,俺刹那间明白了这诗的含义,也突然懂得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深意。


“该走了,该走了”,队长高声招呼大家起步前行。前方是一垭口,越过这个垭口,攀上对面崖壁,就是本次驴行的高点。看崖壁不高也不陡,众驴个个悠哉悠哉,信步前行。就要到达垭口了,一直默默引路前行的“茂哥”,突然与队长耳语,俺在后离得远,听不清说什么,但看队长一脸严肃的样子,应该是有重要的事情。果不其然,很快队长大声喊到:前面这段路很险,大家注意安全。这路都看得着了,能有什么险?俺有点不信。可想想,“茂哥“打小就在这山上割草、拾柴,他说的话还真不能不信。说话间,众驴已经聚到崖壁下方,“茂哥、老李”已经向崖壁攀去。
站在崖壁下方仰望,俺怎么也看不出这崖壁有多险,正在疑惑之际,就听“老李”站在崖壁上高喊:这里是“一线天”,里面太窄了,胖子可能过不了!什么?什么?今天群里就属俺胖了,有一个过不去,那肯定是俺!反过来,俺只要过去了,众驴就一定能全部过去。想到这,俺便大声高喊,“俺先过!”
紧随“老李”,快步攀上崖壁,沿一块棱角分明的巨石横切,猛然发现,这上行的小路,就在两块巨石缝隙之间。石缝从外面看,十分狭窄,不卸下包包,根本无法通过。此时只见“老李”正一手提包,横着身子,贴着石壁,在石缝里一点点向上挪动。见俺上来,“老李”一脸的坏笑,带着鄙视的口气对俺说:就你这体型,根本进不来,还是原路返回吧。一听这话,气的俺几乎眼冒金星。俺就不信了,五台山“佛母洞”都钻过,这小小阴沟里还能翻船?大不了脱光衣服,俺也要过去。想到做到,站在石缝前,俺先是一把摘下包包,递给身后的“叶子”,随后毫不犹豫地脱下外套,两手平举,侧着身子毅然进入了石缝。这石缝真的就是“一线天”,不仅从下往上看是“一线天”,这在里面挪动,那前胸后背的感觉就更是“一线天”了。这是俺此生为止走过的最窄的“一线天”,也是唯一让俺零下五度,脱掉外套,穿着一件内衣穿过的“一线天”。穿过“一线天”,上到崖壁巨石之上的那刻,尽管寒风吹的俺瑟瑟发抖,但却浑身充盈着满满的豪迈之情。

原以为穿过“一线天”,上行的危险会即可解除,那知道,这接下来的一步跨越,却让俺胆颤心惊。俺是不恐高的,孤零零站在一块面积仅容两人的巨石之上,虽有些紧张,但并未害怕。谁知在乱撒么的时候,不经意瞅了一眼在下面石缝中咕蛹的“队长、洋洋” ,心里瞬间紧张了起来,这要是不小心掉进石缝……?不看了,不想了, 赶紧跨越。这“一线天”下面狭窄,上面的缝隙却不狭窄,目测至少应在七十公分以上,一步跨越是可以的,但问题对面仍是崖坡,只有两处石头可以踩踏、抓握,要跨越,必须“稳、准、狠”,一次成功。此时,老李已经跨过,正在一棵柏树上拴着安全绳,准备接应上行的众驴。看俺迟疑不决紧张兮兮的样子,大声向俺推荐按他的法子跨越。按他的法子跨越,步伐太大,对面抓握的地方也不明显。犹豫片刻,俺发现对面还有一处可以踩踏的地方,且跨越距离相对较小,双手抓握的石头也棱角分明,随毫不犹豫,左腿大步跨越,确认踏实后,身体前倾,双手抓牢岩石,右腿发力,一下上到了对面崖坡。

坐在崖坡的柏树下,咚咚的心跳,好一阵才平复下来,瞅瞅刚刚跨越的“一线天”,仍然心有余悸。
队伍中除了“茂哥”,就俺年龄最大了,这路“茂哥”少年时不知上下多少遍,攀上自是轻松,只要俺上来了,众驴应该都没问题。此刻,“老李”的安全绳已经拴好,众驴抓着安全绳跨越,应该潇洒自在。但队伍中有两人还是有些令人担忧,一是新人“海霞”;二是恐高的队长。“海霞”跨越时,看其身体悬空,趴在“一线天“上,好久一动不动的样子,紧张的俺手心都冒出汗了,但其终是有惊无险顺利通过。这队长怎么上来的,实在不好描述,不便描述,俺只能说,有兴趣的朋友看看视频算了。

9.24分,经过近20多分钟的拼搏,众驴终于全部安全通过“一线天”,顺达海拔403米的山顶。
站立山顶,回望刚刚越过的“一线天”,俺突然想到,这小“草沟村”的村名,说不定就因这“一线天”而来。想想村民上山割草砍柴,几乎每天都要穿越这“小草沟” ,这猜测应该有些道理吧。
走过“一线天”,剩余的路皆是坦途,惬意前行,队长禁不住感叹,今天要不是“茂哥”带路,“一线天”前,我们肯定原路返回了。这“一线天”上都如此艰难,那下会怎样?好奇让俺不由自主地求问“茂哥”。“茂哥”一脸的风轻云谈,笑着说:那时小,不知道害怕,都是先把柴禾扔下,然后再抓着石头、树枝往下跳。“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点不虚啊!
沿着蜿蜒的山脊西行漫步,众驴一路谈笑风生,很快来到了“王老顶“,那四十多米高号称天下第一的“月老“像下。据说这“月老”神通广大,凡诚心来拜者,无不成就美满姻缘。也不知队长咋想的,我们这一群老头、老太的,带我们来此几个意思?在“月老”像下歇息的时候,除了不甘寂寞的“叶子”,一人近前拍照,路遇一痴心汉外,颇大的景区,竟无一人朝拜“月老”。但事后看众驴发布的片片,这“月老”的美片好多好多啊!

不拜“月老”,并不代表不寄希望于“月老”,愿“月老”尽职尽责,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踏残雪,沿公路轻松下行,短暂的单调,很快被远山的多姿所替代。西望群山,两座“岱崮”状小山头错落有致,妩媚动人,远处的“小白顶、馍馍顶”若隐若现,令人思绪万千;北望卧虎山,虎踞龙盘,扼城市之要冲,石崮寨危峰兀立,巍然挺拔,让人感慨无限。



众驴边行边观,边观边侃,突然,路边一棵粗壮的酸枣树,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驻足观赏拍照。这是一棵野生酸枣树,主干有碗口般粗,枝条繁茂,肆意伸向蔚蓝的天空。一棵酸枣树能长到如此规模,可说凤毛麟角。有意思的是,在这布满尖刺的枝干上,竟还有一个硕大的喜鹊窝,让人意外又惊喜。酸枣树简洁、朴素、孤独、纯粹的枝干,以极简的线条勾画出了生命深邃而宁静的美,无言诠释着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面对冬天的树,我们是需要仰视的,是需要以崇敬去感悟它们的淡定坚强,练达清朗的。因为,我们终将也慢慢老去。停留许久,没见喜鹊归巢,但喜鹊能在路边如此低矮的酸枣树上筑巢,绝不是因为这里视野开阔,景色秀美,相信,一定是源于对人类的信任,源于与人类的和谐共处。

捡一处美景,众驴合影留念,怯怯地攀“黄花山”寻觅一番金代石刻;下午1.05分,众驴终于顺达出发原点,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惊艳中,圆满结束了本次快乐的驴行。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