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题字 耿明
原来你也在这里
——写给远方的你和这里的湖
作者 王作刚
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角色,但在写起家乡,写到查干湖的时候,我更愿意说自己是一个松原人。
图片来自网络
一
前一段,上海的朋友唐总夫妇来到查干湖,这是他们冰雪之旅的第一站,也是他们退休后旅居生活的第一站。过去3年,他们苦力支撑,运营多年的众创空间有为公社仍以闭门告终。从苏州河畔来到查干湖边,东北的冰天雪地给了他们很多的慰藉与欣喜。送别的夜晚,我们没有喝很多酒,但是说了很多话。难得的是并没有离别的伤感,更多的是一种历经打拼后的无悔与超然。挥手自兹去,此刻他俩大约在北海道泡温泉。
失意人,来这里,查干湖欢迎你~你会发现,查干湖也很孤独,偏居关东一隅,久久籍籍无名。但自处千年的它,依然沉静地活在轮回里,无尽的春醒冬眠,不觉疲惫,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即使孤独的人生,同样也能活出一种天辽地阔。
二
中国的山水赋予了历代文人无尽的灵感,置身查干湖,这里会唤起你关于诗情画意的所有记忆和想象。须晴日,水波不兴,渔歌唱晚,旧时茅店社林边,袅袅炊烟。一铺热炕头,乡愁顿解,三五知心人,鱼美肉鲜;待冰封,圣湖腾鱼,马声嘶鸣,千年渔猎,一网雄浑。我很难想象,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如果来过这里,会留下怎样的千古名句?查干湖地处辽金故地,春捺钵渔猎久负盛名。他们身虽未至,但有留言,岑参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一种新奇的比喻,将北方雾凇雪景描绘的跃然眼底。高适说,“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浮现出一幅绮丽辽阔、恬静祥和的塞外画卷。他们似乎来过了,恍若你与查干湖,未曾见面,仍觉有缘。
诗意人,来这里,查干湖在等你~这份等待中自有真意,诚如海德格尔所说,“生命里充满了劳绩,但还要诗意的栖居在这块大地上”。
摄影 张桂芝
摄影 张桂芝
三
20年前,我与爱人刚刚相恋,我陪她回到家乡,来到查干湖畔。那时的景区建设远不及今日,西索恩图还是一个原始的渔村,但蒙古族风情浓郁,市井间烟火鼎盛,叫卖声不绝于耳,小街旁摆满鱼鲜。犹记得那一年,南湖的荷花很大,竹筏自横,又惬意又慵懒。
前年的夏日,我陪她在朋友的民宿借住了几天。偌大的熙苑民宿,只有我们两个,夏夜里真如《项脊轩志》中所描绘,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俩劈柴起火,天天做她爱吃的饭菜。清晨去御河桥上,看湖中青鱼白鱼,大大方方,人至不去。又去妙音寺参加法会,那是一方藏传佛教的庄严净土,建成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白塔之下,转经筒前,我为她拍照留影,她陪我不语听禅。最难忘的是去北湖大桥看落日,半江瑟瑟,水天辉映。如果心绪不宁,看到落日可能会联想到英雄迟暮,但爱人在侧,查干湖的落日,暖暖的像果冻橙一般。
摄影 王作刚
尘世间,每个人都无法免俗,甚至把忙碌、把应酬当做生活的第一要务。突如而来如而来的一些意外,才迫使人们驻足回看到,忙碌时被漠视的亲情,应酬间被忽略的身心……查干湖曾经沧海,早已千帆阅尽,情比金坚。她与大青山从少年到白头,两两相依,科尔沁草原见证了这一段长久的山湖之恋。湖面大了他说发福的婆娘旺家,青山矮了她说佝偻的汉子能干。他们把生活过得很抒情,风叶,青山,夕阳,湖面,充满质感的木栈桥下,细浪一遍又一遍的拥吻着岸线……
拾忆人,来这里,查干湖想见你。清风不语,明月微光。爱的记忆也许会老去,却思之难忘。那些平常而又细碎的瞬间,既不成诗也不入画,可是连缀在一起就有了滋味,成了日子。
此生,来一次查干湖吧,那注定是一场刻骨铭心的遇见,陌生的我们擦肩而过,可又会不约而同的在心中轻叹: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摄影 张桂芝
作者简介
王作刚,1981年出生,媒体人,曾任城市晚报经济专刊部主任,长春电视台第四频道主编,房地产报副总编辑,吉林手机报副社长,现居松原。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