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静中见古朴 稳健中显底蕴
今年9月24日上午,在组织并出席“喜迎共和国75华诞全国百位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现场,笔者与著名书法家颜鸿女士在一起。
这是一位全才的女艺术家,她不仅弹一手好琴,画一手好画,最重要的是她能写一手好字。她的字可以说是沉静中见古朴,稳健中显底蕴,字里行间中都彰显着其深厚的文化修养、扎实的艺术功力。
正因为如此,在我和我的平台以及团队,多次与北大兰亭书画研究院等数家单位共同组织举办的《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活动中,就是这位以篆书见长的年轻女书法家,连续3年5次参展,先后两次获得金奖、两次获得银奖、1次获得优秀奖的荣誉称号。其参展的多幅篆书作品,诸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不同规格的篆书作品,甚至还有长卷巨制等,不仅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还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
那么这个她,到底是谁呢?她就是著名书法家颜鸿女士。
坐在我面前的颜鸿女士,中等身材,一头梳理适度的黑发,一张清秀睿智的笑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亮眼,说起话来温文尔雅,这些,仿佛也都印证着那句“字如其人”的“老生常谈”。
作为一位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颜鸿女士的工作是十分繁忙的,但她总是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并且巧妙地把工作以外的一些业余时间,都用于习书练字,而篆书这种书体,恐怕就是她执着追寻的书法艺术中的最爱了。
谈到她的最爱,颜鸿女士坦率地说:篆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的,在颜鸿女士看来,篆书作为中国文字史上的早期规范文字,不仅在实用功能上曾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艺术和审美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然,在采访颜鸿女士的过程中,笔者也深深地感受到,尽管随着文字演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但篆书在其艺术和审美功能上,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篆书所确立的朴厚典雅、中正致和的审美思想,更是成为书法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
不仅如此,篆书作为文字之源和书法之祖,通过学习篆书可以研习说文、追本溯源,对文字学习和传统文化的修养等,都会有着一定的裨益。与此同时,正如有专家所言:篆书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书法教育和文化传承方面,也都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