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12月21日,是中国亚圣孟子去世2313年纪念日。第二天,为继承和创新孟子教育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由孟子70代孙孟国泰担任院长、济宁市名校长仲崇波担任执行院长的“孟子教育研究院”挂牌成立。在这一重要节点上,恰逢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学习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孟子三章》。山西省名校实达中学2303、2304班的小老师们在大先生申莉的引领下,认真品读《孟子三章》,并写下了“读后感”。今选“今日品读之星”张启萌的佳作,让大家一睹这位小老师的风采。

在繁华尘世中坚守本心,不为富贵所动,方显人格之高洁。
——题记
翻开《孟子》的篇章,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哲学家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富贵不能淫》一文,如一股清泉,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孟子“仁政”思想背后的坚韧与高尚。
文章讲述了景春与孟子关于“大丈夫”之辩的故事。景春认为,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威风八面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然而,孟子却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番话,如雷鸣般在我耳边回响,让我对“大丈夫”有了全新的认识。
孟子所描述的大丈夫,并非仅仅拥有权势和财富的人,而是那些能够坚守内心道义,不为外界诱惑所动,始终保持正直和勇气的人。他们不因富贵而迷失自我,不因贫贱而改变志向,更不因威武而屈服于强权。这种精神,正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高尚品质。
回想起历史上的那些英雄豪杰,他们无不以孟子的大丈夫精神为榜样。文天祥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岳飞精忠报国,誓死抗金,展现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富贵不能淫”的真谛,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楷模。
作为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坚守内心的信念,不被金钱和名利所迷惑,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一颗正直和勇敢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精彩。
《富贵不能淫》不仅是一篇经典的文章,更是一盏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让我们在孟子的智慧光芒下,不断前行,争当新时代的“大丈夫”。
作者:张启萌(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小老师)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