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的故事与传
作者 李文杰(李溢)
前些年,当户县升格变为鄠邑区时,网上和抖音不乏一些调侃的段子或笑话。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全国汉字简化,鄠县简化为户县。2016年,撤销户县升格为区,户县变为鄠邑区。
鄠邑,属西安区县地名,历史上曾有 “钟馗故里”,“刘海故里”,和“财神之乡”之称。
鄠邑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周王室走向衰败,各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号令,互相征伐争霸,春秋开始。秦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受命从现在甘肃秦亭一带进入关中,一路向东,收复失地,扩大范围。时值春秋时期,秦国建立,秦国是西北地区的诸侯国,嬴姓,曾先后定都于平阳、雍城、栎阳、咸阳等地。
春秋五霸争雄,战国七雄争霸。
秦国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始皇帝等一代又一代国君的励精图治,完成对其他六国的兼并,统一了中国。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沧海桑田,天地轮回。多少次的改朝换代,多少次物换星移。不变的永远是人们的劳作,很早以前,就有先民们在鄠邑涝河、甘河流域耕耘生息。这片土地上也曾留存先民们足迹。
实际上,鄠邑的来历还得从夏朝说起。
历史上曾有记载,大禹生前将王位传给伯益,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了王位。
启的继位,标志着禅让制已经不复存在,世袭制正式形成。
夏后启夺得王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
但是启破坏传统习俗,他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以“有扈氏”为代表,“有扈氏”,是夏代时期一个部落或酋邦。“有扈氏”公然表示不服从“启”做新的领袖,起兵反叛,夏启率兵征伐,双方爆发了一场叫“甘之战”战争,甘之战是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祖庵一带,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的地方座落于甘水中上游,上古时称“甘野”。。
《史记·夏本纪》记载:“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最终夏启获得了甘之战的胜利。
大战一年有余,有扈氏终因寡不敌众,且战且退,以至连都城都丢失了,最后败退到鄠邑西南甘河边上。
夏启乘胜追击,赶尽杀绝,于是誓师甘亭,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檄文发出,不听令者杀死于社庙,妻子儿女废为奴隶。
甘河决战,有扈氏惨败,死伤无数,幸存者被罚为牧竖(放牧牛羊),到荒蛮之地放牧牛羊终生为奴。其余各部落不敢再有异议。
夏启的统治得以确认巩固,家天下的世袭取代了禅让,而有扈氏国终于消失在了历史的尘烟之中。
《淮南子·齐俗训》有评论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只认道义,不计时宜,也是一个一根筋,只知道认死理的族群。算对这个部落中肯的评价。
伯益的后人嬴非子建立了秦,且秦渐渐走向强大,再后来,秦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受命从现在甘肃秦亭一带进入关中,一路向东,收复失地。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秦人入关想为有扈氏报仇,然而事过境迁,早已改朝换代,秦人没有了复仇的对象。
而有扈氏的名声也已经在时任当政者的宣扬下,成了犯上作乱的代名词,平反昭雪也有难度了。秦人只好将扈地改为有纪念、祭祀意义的“鄠”,以示彰显,以表怀念。
秦孝公时改称为“鄠邑”。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十二年建县。
古鄠县城遗址在今甘亭街道韩村附近。
汉刘邦二年,鄠地置县,叫作“鄠县”。
隋大业十年(614),迁县城于今天位置。
此后,“鄠县”作为地名,在这方土地之上沿用了2000余年。算是寄托了后人对“有扈氏”的深思追念。
此后,历经隋唐五代繁衍更迭,及至北宋,由于多年兵灾,城池尽毁。北宋灭亡后,中原及关中地区为北方的金国所统辖,鄠县隶属于金国,由金朝廷委派知县管理鄠县。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彭城人姓刘的先生来到鄠县任知县。
修建工程于当年九月动工,三年后,城墙修竣。城墙高二丈五尺,周长两千余步,城周有五个城门,并建有城楼。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分别有称呼,东门称“宜春”,南门称“仁智”,西门称“通济”,北门称“望威”,四门各具特色。
东门与长安相通。同时将 取土之坑,修做城壕,环城栽植上等树木或花卉。引南山皂峪、栗峪、涝峪之水入城壕,为护城河。
时有金人靳康侯写了《鄠县修城记》。
新的城池一直延续至20世纪50年代。
明崇祯九年(1636)也曾有重修城门城楼的记录。
鄠县城池,历经唐、宋、金、元、明、清、民国。
上世纪五十年代,说是破四旧立四新,县城周边农民拆城取土,致城墙尽最大毁。被完全拆了个精光。
留下的只有钟楼了。
鄠邑钟楼,位于县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仿西安钟楼格式而建。原名文昌阁。清康熙二十年曾有一次重修,乾隆十年一次重修。乾隆十年重修后改称大观楼。因位居城内四街中心,当地群众习惯称其为中楼。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力度。1949年维修了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整楼,亮椽揭瓦,油漆一新。
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整楼外部。
大观楼基座一层,楼阁二层。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
总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
四周楼洞口分别题字为:东“迎旭”,南“览胜”,西“瞻紫”,北“拱极”。
清乾隆年间李文汉《重修大观楼记》石碑一通现存楼内。
明崇祯八年,知县张宗孟在重修县城并新建四门城楼时,认为“城楼列峙,中心无主,必致地脉散也,人文不振,议建文昌阁于城之中,以镇之。”,是说四个城门都建有城楼,城中心没有主楼,从地理位置看地脉不集中,从人文来看,人脉不振兴。所以在市中心建一中楼,供奉文昌,故始名文昌阁。因矗于县城中心,俗称“中楼”,又“仿省城钟楼之制”故称钟楼。
1956年,陕西省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有贴门神的习惯,历史上的门神,最早为“神荼、郁垒”,也就是桃精柳鬼。至于后来我们所熟知的“秦琼、敬德”成为门神,那是元朝时候的事了。
钟馗,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进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也是中国传统的门神之一。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原址在鄠邑,现在属周至终南镇。
相传钟馗是唐朝时期的一位书生,他天资聪颖,但是相貌丑陋。虽然如此,他仍然勤奋好学,立志考取功名。然而,当他参加科举考试时,因为相貌丑陋,被主考官拒之门外。钟馗深受打击,一气之下,一头撞柱而死。
还有一个说法是钟馗参加科举,文采十分了得。奸相杨国忠收受他人贿赂,贬低钟馗文章。有正义官员将考试情况报告皇帝,皇帝钦点钟馗为天下头名状元。不料此时钟馗已经在旅店生里气死了,官员们只好把玄宗皇帝御赐的东西焚化祭奠。事情传到阎王爷那里,阎王怜悯,加封钟馗为“天下都领判官,捉绝魍魉鬼怪” ,钟馗变成了民间捉鬼的神。
刘海砍樵的故事就发生在鄠邑玉婵乡的渼陂湖边。
鄠邑当地有传说:“刘海生来有仙根,生在户县曲抱村”
相传刘海住在渼陂湖边的曲抱村,从小家贫,靠打柴为生。养活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
后刘海与金蟾缠斗中收服金蟾,金蟾失去法力,只得依附于刘海,刘海就让它吐出钱来,洒遍人间,接济穷人。刘海也就成了民间财神。
曲抱村现在尚存有刘海庙玉蟾宫一座。
公输堂是民间“向阳三会”教教徒为纪念其祖师功德而建,既是“向阳三会”的法堂,又是供佛的礼拜殿。公输堂原名源远堂,创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十一年建成。
公输堂是鄠邑区渭丰街道祁村南堡中部的一座文物保护单位。
祖庵镇因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于此结庵修道而得名。是夏王启伐有扈氏“大战于甘”的地方。座落于甘水中上游,上古时称“甘野”。
草堂寺是“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是中国第一座佛教高等学府,是国立翻译佛经的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是印度佛教传送到中国的最初基点。
余下本来不叫“余下”,而是“御下”,相传是后唐晋王李克用曾途径此地,因此叫“御下”。至今当地人仍念念不忘。
罗什村是余下镇一个行政村,三面环水(东面、北面是皂峪河,西面是涝河),村内著名景点为罗什 寺,始建于隋,取鸠摩罗什之意。鸠摩罗什,是当时西域一大高僧,他的父亲是从印度迁徙到西域的贵族后裔,母亲是国王的妹妹。当时的西域已是佛教圣地。
鸠摩罗什来到中原的时候,已经是西域某国的国师了。
公元401年,后秦国君姚兴为将鸠摩罗什迎到长安讲经说法,不惜出兵十万征战。与同时想往中原的鸠摩罗什有谋而合,58岁时鸠摩罗什如愿以偿,进入长安城。
初始,鸠摩大师结草为庐,苫草为堂,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翻译佛经工作,用当地当时的话说,就是搭了个草蓬蓬子,开始了对佛教经书的翻译工作。
当时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经讲经,他的家人就生活在余下这个地方。
秦渡镇为西周时代的丰京,周文王伐崇后建都于此。后秦弘始三年(401年),皇帝姚兴及文武百官由京城(汉城)赴草堂寺听取鸠摩罗什讲经,在此设立渡口,改称秦渡。
说起鄠邑,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不乏对其赞美。如有对渼陂湖的赞美。
-- 唐·杜甫《渼陂行》中有:
岑参兄弟皆好奇,
携我远来游美陂。
-- 唐·韦庄《漾陂晚望》中有:
远客家水国,此来如到乡。
何人垂白发,一叶钓残阳。
-- 唐·杜甫《城西陂泛舟》中有: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 唐·韦应物中有《任鄠令渼陂游眺》:
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
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
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
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
如有对一些描写鄠邑区美景的诗句:
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何处春先到,桥东水北亭。
冻花开未得,冷酒酌难醒。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不劳人劝醉,莺语渐丁宁。
唐·温庭筠《题鄠杜郊居》:
槿篱芳援近樵家,垄麦青青一径斜。
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唐·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鄠邑区的风光与风情。
当然,描写鄠邑其他地方景色的诗句更是不计其数。
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如有对鄠邑新八景的颂文:
--钟楼
相貌巍巍矗碧空,雄槐翠绿最含情。
洪钟嘹喨凌云响,悦耳欢歌唱雅风。
--重阳宫
宫凝紫气溢十方,殿美林悠鸟语香。
尽绽豪情千百载,全真尚善醉诗乡。
--敬德塔
敬天德地显峥嵘,虎踞终南梦有声。
紫阁清泉滋万众,灵光慧毓畅熙风。
--丰京故里秦镇
米皮赤县有嘉名,故里丰京赋真情。
雨顺仁康逸泰运,关雎雅爱舞秦风。
--太平朱雀公园
凌空峻岭势连天,紫阁千年涌瑞岚。
风雨沧桑情不变,唐王醉驾卧桃源。
--公输堂
公输巧技建佛堂,木作精雕彩蕴香。
万朵白莲开宇宙,通明圣火梦悠长。
--草堂寺
一堂善慧载清流,高冠澄明草蕴福。
淡化红尘滋万物,千年古刹洗烦愁。
--牡丹苑
八仙过海赏风流,梦系终南雅韵留。
可爱阿姑呈美酒,观花酣饮乐心头。
无不流露出对鄠邑美景的赞美与留恋。
新时期,地铁5号线至阿房宫南站下车,与原先的西户铁路线接驳,拉进了鄠邑与西安的距离。不久的将来,鄠邑也将会慢慢地融入西安的都市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