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感湖天鹅飞
∴ 摄影师 赵双喜
配文 周西忠

摄影师赵霜洗导言:
【天鹅是大型水禽,属于雁形目鸭科,候鸟,寿命可达20年,国家二级保护。是纯洁,善良,勇敢和坚贞爱情的象征。
以下镜头,2024年12月下旬摄于黄梅龙感湖。】
在华夏大地的脉络中,湖北安徽共拥的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宛如一颗温润的碧玉,隐匿于岁月的静隅,悄然孕育着一场场生命的绮美之约。而那往来栖息的天鹅,便是这方灵秀水土孕育出的灵动诗章,用它们的羽翅与啼鸣,晕染着岁月的画布。
晨曦初破,龙感湖尚被一层薄纱般的雾霭笼罩,恰似古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约意境。此时,天鹅们宛如凌波仙子,从沉睡中苏醒,修长的脖颈优雅地弯曲着,似在梳理着夜的梦痕。它们洁白的羽衣,在微光中闪烁着柔和的光泽,如同冬日初雪,纯净而圣洁,让人不禁想起“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澄澈之美。

当朝阳的金芒刺穿雾霭,龙感湖便被点燃成一片波光粼粼的琉璃世界。天鹅们引颈长歌,鸣声嘹唳,划破长空,振翅高飞。那舒展的双翅,有力地拍打着空气,像是在与风搏击,又似在拥抱苍穹。它们或排成整齐的队列,如出征的将士,气势恢宏;或三两成群,相互嬉戏追逐,宛如灵动的音符,在湛蓝的天空谱写出一曲曲自由的乐章。“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灵动的画面,比之古人笔下的仙鹤之姿亦不遑多让,满溢着蓬勃的生机与豪情。
风乍起,吹皱一湖碧水。天鹅们轻点湖面,漾起圈圈涟漪,恰似“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鲜活写照。它们时而潜入水中,身姿矫健敏捷,搜寻着湖中的鱼虾;时而浮出水面,水珠从羽毛上滚落,在阳光的折射下宛如细碎的珍珠。岸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沙沙作响,似在为天鹅们的舞蹈低声吟唱。

天鹅们在湖面嬉戏,仿若天然的油画,它们相依相偎,静静漂浮,脖颈交缠,似在诉说着当天的见闻和彼此间久远的眷恋。此时的龙感湖,沉浸在一片静谧祥和之中,仿若尘世之外的桃源仙境,唯有这天鹅与湖光山色,在岁月的长河中相依相守,续写着这方天地的不朽诗篇。
龙感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333.3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清晨的龙感湖,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着。湖面波光粼粼,晨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上,金光闪闪,宛如仙境一般。湖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那声音带着历史的沧桑,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此时此刻,耳边只有鸟鸣声和水波的轻拍声,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随着这美妙的声音飘向远方。
天鹅戏水,留给我们多少甜美,然而,天鹅天赋的活力与本性是飞,是凌空振翅,去贴近洁白的云,把矫影投射到蓝天。它们振翅高飞,悠然自得地游荡天空,展现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自由与活力。那优雅的身姿,是天际中一道美丽的弧线。它们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这片美丽的土地,尽显王者风范。



久有凌云志,天性就好飞!
正如古诗云:
饮啄诸田中,
栖薄蒹葭岸,
不与颓雁同,
飞鸣在云汉。
在蓝天,它们是天之骄子。古今中外,多少文人讴歌天鹅写出华章,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列夫·托尔斯泰的《天鹅》。文章讲述了一群天鹅从北方飞向南方的迁徙之旅。途中一只小天鹅体力耗尽坠落大海,但在拂晓时分,它又鼓起勇气腾空而起,继续飞向温暖的地方。文章体现了天鹅坚韧、勇敢和对温暖与美好的不懈追求,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屈。


摄影师赵霜洗,在黄梅龙感湖拍出这张美图,把天际的彤红为底色,算是讴歌天鹅的绝句。
这个难得的背景作铺垫,表现了生命的最灵醒最炫丽的形态,凌云振翅,自由飞翔!
作为人,我们永远只能仰望。

摄影师 赵霜洗

饮啄诸田中,栖薄蒹葭岸, 不与颓雁同,飞鸣在云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