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八十)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中华文明文化将服务于
世界各族人民的思想大融合
东方文化根源于中原黄河地区的太极文化,物格化之“道”是其文化核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中华文化“道一以贯之”,“道”为宇宙本源至高无上!而西方文化则根源于西亚闪族赛姆文化后期的亚伯拉罕诸教,因为无论犹太教还是基督教及伊 斯 兰教都是由亚伯拉罕诸教产生的思想分支,人格化之“神”是其文化核心,“神”(上帝或真主)创造万物,“神”是宇宙本源且至高无上,其中犹太教与基督教不仅同脉传承而且它们与伊 斯 兰教之间关系密切。在《圣经》旧约中代表“神”的一个字和伊 斯 兰文中的Allah(“安拉”也是“神”的意思)同样都源自于古老的闪语。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从五千年前的闪米特诸教到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诸教,再到三千年前的犹太教,到二千年前的基督教,甚至到一千五百年前的伊 斯 兰教,都具备如此的一脉相承性。但基督教在欧洲传播中受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影响很大, 因为《圣经》新约是以希腊文撰写的,同时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在西方文化环境中成形并走向全世界的,因此在拉丁文化的环境中很难避免拉丁文化的影响,所以天主教实际就是欧化了的中东基督教,就像印度佛教传到中国后被东方文化汉化一样。
基督教初入欧洲被定位为邪教而受到镇压,直到公元313年,罗马帝国才宣布基督教之合法地位,古罗马帝国的多神信仰渐成一神信仰,从此基督文化在欧洲迅速传播,虽与其后发展起来的西方科学形成严重对立,但几乎主导了欧洲中世纪的千年风雨。
然而西亚从“闪米特”人向“阿拉伯”人演化的过程中,这个古老的民族有个特点,就是宗教文化与科学、法律、经济等非宗教文化极为和谐,宗教和科学的斗争从世界范围内看,仅仅发生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天主教区,这种斗争既没有发生在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地区,也没有发生在古代美洲、非洲以及东亚地区,也没有发生在基督教、伊 斯 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中东其它地区。从历史看,中东地区最早的各项文明成果并没有受到宗教的压制和封杀。而在东方古老的中国,文明始祖易经文化一直没有上升为宗教信仰,仅仅是其分支道家思想在东汉形成道教,道教与东汉末年从印度传入的佛教皆与中国科学融合共处并没有发生任何对立!况且世界四大科学发明都源自于这个时代的中国,所以在中国宗教与科学并行无碍。然而欧洲的科学文化却遭到天主神权的无情压制,宗教和科学为什么在欧洲会出现尖锐对立呢?而在中国却携手并进?这个问题全世界一直没有合理的解释。
但是有个现实我们不能否认,近代西方科学在突破了宗教束缚之后带领西方文化向丛林文化、利益文化、欲望文化、自由文化及物质文明转化,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性道德文化被趋边缘化,道性文化的衰落以及“术性”知识的“非理性成长”才是人类文明被“现代野性”吞噬的真正开始。 世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的文明发展历史。这些文明扎根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今人们大都关注眼前花花绿绿的世界,从而迷恋于表象的色彩和七情六欲的情感,对于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身边自然文化的内涵知之若无! 世界人民遗憾地看着四大文明已经消失了三个,而中华文明之所以恒久不衰,是因为我们享受祖先福荫,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太极文化,这是最高尚最持久最有魅力的经典道性文化!这些文化幽香中的卓越之处就在于品味者必须用干净的灵魂而不是用粗糙的五官去享用它!
历史如河,江山如沙,形颜易逝,文化常青。文化的魅力不光体现于滋养民族的灵魂上,东方文化的力量还可以让这个民族在风风雨雨中始终走向团结、希望与一统 ,这就是太极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反致大成。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可以说是一部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而主宰这个历史发展方向的往往是一批德才兼备、智慧非凡的圣贤领袖级人物,从三皇时代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到五帝时代的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以及夏朝的开国鼻祖大禹,商朝的开国帝王商汤,周朝的开国之主文武双王等,他们都被后人尊为大智大贤人物,他们为中华文明的奠基、传承和发展都做出了卓越贡献,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文明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文明无国界!故中华文明应不仅为炎黄子孙所永恒崇敬膜拜,也将服务于世界各族人民的思想大融合。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