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山村巨变
作者:王宏勋
主播:绿萝 大兵 渺邈 品味岁月 英利

我的家乡鹿峰村,位于洛阳东二十五公里,从前是一个省级贫困的小山村。全村二千多口人分别居住在深沟里、半山坡和深沟的半腰处,吃水困难,交通不方便,全村人的生活极为困苦落后的村庄。
当时有个民谣: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媳妇难找,谁愿上山。年轻人找个对像成了大难题。
第二村民组有个小伙叫王建坡,是个汽车司机,在穷山沟里,当时是一个拔尖的经济收入,趁年关放假回来,媒人便登门提亲,姑娘是邻村坡下面村庄居住,这天同媒人一同到男方家里去看一看,这也是我们当地的婚前风俗。

当新人进村时,看到了一个丁字形长长的队都在排队接水,有的是小水桶,有的是像胶桶,还有的是用架子车拉的大水桶。那时是逢一、三、五集中放水。从东面来的是王家沟和兰家沟的人,西面是李家沟、师家沟,北面是赵家沟和郭家嘴但都是长长的队。正是:住在邙山头,吃水贵似油。(注:邙山,即鹿峰村的山峰)
当新人看到了这个场面时,心顿时就凉了,对媒人说:“我一辈子不嫁人,也不来这个地方”。
就这样,全家人的希望成了泡影。……
往第八生产队去时,是一个拐弯的大陡坡,村民们称这个坡叫大狼坡。

坡上住着四百多口人,有个退伍军人叫师长安,退伍回村后立志要改变穷山村的面藐。身材魁悟、高大,这天,套了个毛驴架子车拉了一大桶水,人背着判绳也是用力的拉着,到了半坡正陡的地方,突然意外发生了。
因为大坡太陡上不去了,猛的后退架子车翻了重重地压在了他的身上,当时,就这样失去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泥泞的土路又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的麻烦和灾难。
坡太陡,路太滑,连阴雨下怕窑塌。
多少苦难多少悲,已在昨日梦魂中。
2002年,在党的政策感召下新村搬迁项目开始起动,全村从沟洼山坡处搬迁到靠近邙山大道的公路旁,告别昔日的苦难,重写新的华章。

在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新的村庄统一规划,一排排的新式楼房,成为洛阳市样板式的新农村,家家花木艳映,墙体美化彩绘悦目。
省级贫困的鹿峰村,从此开始向致富的大道奔跑。
实现了几代人期冀的梦想,二千多口鹿峰人在者邙山大道旁安居乐业,出行便捷。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偃师区委反复调研和深度规划,精心擘画村里文旅发展大脉络,全面释放文旅潜质,在老村建了新型篮球场,滑冰场,并将闲置废弃的老宅子修葺翻新为优雅别致的精品民宿,大力发展文旅产业。
春风大雅,柳吐绿蕊,多少烟云风雨,依旧怡然笑开,今天的鹿峰村日新月异,经济日益发达,家家户户都有小车,善意、朴实、热情好客的鹿峰村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