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人生感悟
作者:朱万祥
审稿:杨新文
"不听老人言 吃亏在眼前”这句话通常用来强调听从年长者或资深人士的建议的重要性。
今天笔者撰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几种不同的诠释,同时,叙述一下自已的亲身经历,来诠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故事。
一,从历史的典故中来诠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秦晋之战前,秦穆公曾咨询蹇叔,后者建议不要远征。穆公未采纳此建议,最终导致失败。这个例子说明了不听从经验丰富的人的建议可能导致直接的负面后果。
二,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来诠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如不听从父母的教导或老师的指导,可能会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挫折,如知识掌握不足或技能不精,从而感到后悔。
在职场中,年轻人可能因为不听从经验丰富的同事的建议而导致错误的决策或行动,进而影响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从文化和道德层面来诠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们尊重和听取年长者的意见不仅是传统美德,也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年长者通常拥有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智慧,他们的意见可以帮助年轻人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四,"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人生感悟
我初中肄业文化程度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铁的见证。小时侯我因上初中交5元4角钱的学杂费,我目睹家父朱平大人起早熬夜多日,熬制小盐300斤,让我与前街刘法叔拉架子车行走25里地,到封丘县原荊隆宫公社顺合街,大孙庄村去卖小盐,中午时分,卖小盐270斤(每斤盐2分钱),刚够交初中学杂费,剩余30斤小盐兑换了30斤红薯,中午我和刘法叔每人吃了一块生红薯充饥,为此事,我不想上学,欲想在生产队挣工分缓解家庭困难。此时父母意愿还是想让我继续上学,还说什么"共产主义是天堂,没有文化不能上"。但是,我意已决,就是不想上学读书,事后初中代数老师张南彬曾两次骑车到我家,让我继续上学复读,否则,如果停学,将来会让我后悔等。父母的劝说,张南彬老师的忠言相劝,我都没有采纳,因我意已决,所以,初中肄业文化程度已成为终身遗憾。
1986年5月份,因河南省劳改第十一支队解体,我想通过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姨夫孙玺(爱人宋玉梅姨夫),借机调往郑州第二少管所工作,但就是因本人不是高中文化未办成此事(当时省委有规定,凡是调入郑州市工作的必须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从我本人停学一事来看,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见证。
古人云"听人劝,吃饱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仅是一句警示语,也是对一种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肯定,强调了尊重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性。
人生感悟和社会实践证明: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听劝,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正确选择。听劝,能让人少走弯路。人生之路漫长而曲折,我们难免会在前行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此时,他人的劝告就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
唐太宗李世民,一代明君,正是因为他善于听劝,广纳谏言,才有了 “贞观之治” 的盛世景象。魏征的直言进谏,虽然有时让李世民感到不快,但他深知这些劝告的价值,虚心接受,从而成就了自己的霸业,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相反,那些刚愎自用、不听劝告之人,往往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陷入困境。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放走刘邦,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可见,听劝可以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少走许多弯路。听劝,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听劝并非易事,因为劝告往往不是那么顺耳,甚至可能会触及我们的自尊心。然而,只有拥有宽广胸怀的人,才能放下自我,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廉颇的挑衅一再忍让,最终感动了廉颇,两人成为刎颈之交,共同为赵国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如果蔺相如没有宽广的胸怀,听不进他人的劝告,与廉颇针锋相对,那么赵国很可能会陷入内乱,被其他国家所灭。
因此,我们要学会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劝告,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听劝,更要善于辨别。并非所有的劝告都是正确的,我们不能盲目听从。孔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在面对劝告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辨别其真伪和价值。同时,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在北伐时,没有听从刘备的劝告,重用马谡,结果导致街亭失守,北伐失败。这就告诉我们,听劝不能一概而论,要善于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学会听劝,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的意见,让劝告成为我们成长的助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顺,更长远。同时,请读者一定牢记"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铭言,多读书学习,多倾听别人的意见,从中悟出″听人劝,吃饱饭"的哲理!
2024年1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