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昆明至西双版纳的途中故事
文:刘连成
第二天下午,在旅行社的精心安排下,我们踏上了从昆明前往云南游的第二个景点——西双版纳的旅程。这是一辆双层大客车,车上大约有四十多位旅客,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本地的,有外地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不同的语言交织,不同的肤色相融,大家共处一车,却各自安然。
我们四人被旅行社编成了一个独立的旅游团。这边,我们交齐了去时的车宿费、景点参观费以及返程的飞机费。那边,旅行社信誓旦旦地承诺一下汽车就会有人迎接。是真是假,我们心里没底,只能选择相信旅行社,也算是实实在在地冒了一次险。
之所以选择去时坐汽车回来坐飞机,是因为这段路程没有火车,只能在公路和航空中做抉择。选择公路有三个原因:其一,大家都是初次来云南,都渴望饱览云南的山水风光;其二,可以节省费用(坐汽车每人只需七十五元,而坐飞机则需要四百元以上);其三,大家还有一个顾虑,即云南飞往西双版纳的飞机多是小飞机,担心安全能否得到切实保障。
下午三点一刻,发往西双版纳的旅游大客车启程了。这是个阳光璀璨的好天气。行驶一段路程后,汽车驶进了山道。云南的山一座连着一座,一座比一座高耸,道路又高又陡又险。山路像一条蜿蜒的巨蟒盘踞在山间,大客车如蜗牛般艰难爬行,时速不足三十公里。七点多,旅游车将我们带进一个小镇。小镇叫什么名字,我们谁也没听清导游报的站名。这个小镇并不繁华,建筑多是古朴的木质结构,带着岁月的痕迹。当地居民身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妇女们头上戴着精美的银饰,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烁着光芒。车刚进站,一群叫卖的男女就围向了游客。我好奇地走进小贩中间,他们的篮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比如鲜嫩多汁的荔枝、金黄饱满的香蕉和香甜可口的梨,还有些我们叫不出名字的水果,反正不想买,也就没去询问。导游把我们带到了车站饭店用餐(因为我们的饭钱已包含在车费里),每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加一个圆润的煮鸡蛋。
简单用过晚饭后,我们再次登上旅游车继续前行。车外的空气暖烘烘的,白天的余温尚未散尽。山上长满了各类树木,有挺拔的橡胶树,有大片翠绿的竹林,还有高大繁茂的榕树林……望着这片山林,我思绪纷飞:大自然真是神奇,给人类带来无尽的欢乐。森林是如此美丽,它不仅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为人类带来幸福,还具有独特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吸收着太阳的温热和雨水的滋润,让各种生物在它的庇护下茁壮成长,人类也因此受益而长寿。倘若让我重新选择职业,我一定会投身林业,守护这片绿色的宝藏。
夜色渐浓,我把脸紧贴着玻璃向外张望,月光透过森林树冠的空隙,像一只只银蝴蝶般轻盈地洒落在地面上。前方一片漆黑,只有看林人或村庄的火光,像航标灯一样为我们引路。可不一会儿,车就把它们甩在了后面,窗外依旧是漆黑一片。经过一个下午的颠簸,我感到有些疲倦,于是拉过柔软的毛巾被盖在身上,在微微的摇晃和突然的跳动中,处于半睡半醒、似睡似醒的状态,随着汽车穿越这浓密的山林公路。大概是隔座缅甸婴儿的哭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醒来时已是阳光明媚,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旅行。大约上午十点钟,汽车在一个边防站停下,导游为我们更换边防证,我们知道真正的边疆之旅开始了。
汽车依旧像蜗牛般缓慢爬行,我们这些来自平原的人直视前方,不敢往车下看,生怕一不小心就坠入万丈深渊。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习惯走山路的司机经验丰富,不会有问题。正午时分,汽车开进另一个停车点,安排游客吃午饭。车刚停下,只见三四个男青年就在车前方玩起了“压宝”游戏。一个青年手拿空碗,将几个小石子藏在扣着的碗里,让另外几个青年猜测,如果猜对,压宝者就付给猜宝者二十至五十元。如果猜不对碗里的石子数,猜宝者就得按石子数付给压宝者钱。不一会儿,压宝者就输了不少钱,这时车上一些旅客经不住诱惑,参与了赌博。起初还有些小利,可没多久就越赌越输。正当赌徒们玩得兴起时,只听有人喊“快跑,警察来了”。那几个压宝的男青年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往山上逃窜,警车上几个警察模样的人把其中跑得慢的抓住带上了车,车站瞬间恢复了平静。参与赌博的人满脸痛苦,不停地叫骂着倒霉。吃过午饭,我们继续前行,导游告诉我们,哪有什么警察,他们是一伙的,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只能自己提高警惕。
下午三点半左右,旅游车来到澜沧江边,只见宽阔的澜沧江上小船来来往往,平静的江面上闪耀着万点金光,好似无数颗璀璨的星星在跳跃。四点半,汽车经过二十五多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景洪市,这里便是西双版纳州的所在地。初到此地,我满心期待,仿佛即将揭开一个神秘而迷人的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