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 女娲补天
(康与之体)
文/赵晓忱(溪曲弦律)
共工头触不周山,
地裂天悬。
密林火毁龙蛇出,
满人间、水湍湍。
涂炭生灵千万,
多灾多祸心寒。
镇邪除恶女娲仙,
力挽狂澜。
斩鳌炼石千辛苦,
补天残、拯救人寰。
明月朗阳还旧,
黎民再见青天。
这首《风入松·女娲补天》是作者赵晓忱(溪曲弦律)以康与之的词牌形式创作的一首词,描绘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壮举。此词不仅歌颂了女娲的伟大牺牲和拯救苍生的行为,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灾难的严重性和女娲行动的重要性。
从词的内容来看:
1. **背景描写**:开篇即描述了共工怒触不周山所引发的灾难——地裂天崩、森林火灾肆虐、洪水泛滥,使得人间陷入一片混乱和苦难之中。这些场景为女娲的登场做了铺垫,突显出形势的严峻。
2. **英雄形象**:接下来,作者刻画了女娲作为拯救者的形象。她挺身而出,镇邪除恶,力挽狂澜,展现了其勇敢无畏的精神。而“斩鳌炼石千辛苦”一句,则具体描绘了女娲为了修补天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艰辛。
3. **结局的美好**:最后,词中描绘了经过女娲的努力后,明月朗阳重新照耀大地,百姓们再次迎来了和平的生活。这种前后对比,更加突出了女娲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4.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通过对灾难场景和修复后的美好景象的对比描写,构建了一个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 **用词精炼**:如“水湍湍”、“涂炭生灵”等词语的选择,既符合古汉语的韵律美感,又准确传达了信息。
- **情感充沛**:整首词充满了对女娲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5. **结构严谨**:遵循了康与之体的格律要求,同时在内容上也有条不紊地推进,从灾难的发生到女娲的行动,再到最终的胜利,情节连贯且富有层次感。
综上所述,《风入松·女娲补天》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它成功地将传统神话故事与文学创作相结合,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