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互惠 共谋发展
——洛南中学与洛南二中“教学评”一体化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纪实
为促进县域高中教学质量的提升,探讨更为有效的课堂改革策略,明晰教学改革方向,搭建两校间学习交流平台,12月24日,在洛南中学开展了以“帮扶互惠,共谋发展”为主题的“教学评”一体化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洛南中学与洛南二中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生物等五大学科教师参与活动。

语文学科
课堂展示:同为执教《涉江采芙蓉》一课,二中的蔡静老师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对于诗歌意象的分析细腻而有深度;洛中刘丹老师采用情境引导式教学,通过六个情境任务串联了对诗歌人物形象、意象、情感的探讨,组织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演绎的形式呈现出来。
活动中,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说评课环节:蔡静和刘丹两位老师根据学情设置情景很出彩,同时两位老师链接高考链接自然。蔡静老师善于启发,注重对旧知识的回顾,课堂构建细腻而丰富,对诗歌意象挖掘较深;刘丹老师情景设置有效,环环相扣,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挖掘了学科的德育功能。
英语学科

两位英语老师共同执教选修二第二单元阅读《Social.Media.Detox》。


在评课过程中,大家一致认为:邢老师的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在教学中通过多种阅读任务逐步实现目标,完美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模式。而二中王老师教态自然,课堂活动设计丰富,课堂把控力强,能巧妙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问题,从而对文本有了较好理解。
政治学科

在执教选必一 4.2《挑战与应对》一课时,毛启智老师的情境导学、任务驱动“一例到底”教学,二中张军锋老师采用预学单、研学单、固学单“三单”教学。

评课环节:毛启智和张军锋两位老师均采用议题式教学,运用时政背景素材,坚持情景化活动设计,都体现了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素养目标导向,各有特色,均达成了学科素养目标,兼顾深度和广度,有效地落实了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 22 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为题,两校老师各展教学风采。

黄老师的课堂影音资料、珍贵图片、详实文字如潮水般涌来,瞬间将学生带入进那个烽火硝烟的时代,让历史情景触手可及。课堂上,她精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相融。二中齐亚利老师课堂循序渐进,紧扣学生认知脉搏,以旧知撬动新知,引导学生在抗战风云中寻根溯源,教、学、评配合默契。

说课评课:黄凡老师的课堂情景真实可感,教学中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引导与适时点评。齐亚利老师的课堂循循善诱,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
生物学科

三位生物老师授课内容为《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李娟老师进行了有效的学生活动,给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自行设计、展示,能够使学生认同生物是门科学的学科性质,养成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学习习惯;二中张媛媛老师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环节。用提前准备好的不同颜色形状的贴纸模拟ATP的不同组成基团,让学生根据对课本内容的自学成果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模型的组装、展示,进行了有效的图文转化、模型构建。陈仓本老师课堂逻辑顺畅,环环相扣,过度自然,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对ATP从结构到功能,从功能到功能的具体实现,以及意义升华,都有非常具象化的落脚点。

评课环节:李娟老师按新教材要求,给学生展示了准确的叙述模板。课堂呈现出“教-学-评”一体化的特点,既有深度的教,又有深度的学习过程,大大提升了授课效率。 张媛媛老师导课素材新颖,深海发光生物简介视频进行导入,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紧随授课教师的引导,很好的主导了课堂。 陈仓本老师的课堂学生参与度高,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到位,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对学生产生了较强的引导作用。
此次由洛南中学与洛南二中联合举办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且富有意义的教研尝试,不仅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适合各自校情的教改方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发展征程上,两校将继续携手前行,为推动洛南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