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空降兵的难忘岁月
1980年11月,我高中毕业,响应祖国的召唤,毅然踏上参军之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空军空降兵。这一选择,无疑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是我梦想起航的地方。
1980年11月28日,我们从重庆北碚乘火车奔赴河南开封。从重庆北碚火车站出发,经过了两天三晚的颠簸,终于抵达了八朝古都开封。下火车时,中原大地近一米深的白雪,宛如一幅洁白的画卷,庄严肃穆地迎接我们这些热血青年。在空军空降兵43师128团汪参谋的带领下,1000多名来自重庆巴县、北碚,四川达县市及河南等地的新兵,迈着整齐而坚定的步伐走向部队。我有幸被分到了空军空降兵43师128团7连10班,从此开启了那段难忘的军旅生涯。
初到连队,空军空降兵43师128团7连长翁祖孟和指导员李景超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他们眼神中透露出的期待与关怀,让初来乍到的我们瞬间感受到了连队大家庭的温暖。后来翁祖孟连长调至营里任副营长,吴铁成连长接替了他的职位,吴连长同样对我们关怀备至,让我们始终沉浸在连队浓浓的关爱之中。
连队前三个月的地面跳伞训练,既艰苦又充实。班长鄢丽云、副班长裴森林带领着我们10名新兵,从基础军事技能练起。齐步走、正步走要求步伐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单双杠、跳木马则着重锻炼我们的体能与协调性;飞机平台、吊环及模拟跳伞训练,让我们熟悉了跳伞的流程与技巧。曾维政排长以及鄢丽云班长、裴森林副班长和伞训员王汉口的精心指导至关重要。他们认真负责,耐心地讲解并示范动作要领,尤其是折伞训练这一关键环节,更是反复强调、悉心指导,使我熟练掌握,为实际跳伞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连里吃过晚饭之后,团里会安排我们到军人大礼堂看电影。而在等待电影开场的时候,往往是我们七连的“高光时刻”。我们10班的冯国坡、候广明、王伟、曹德兵、张金亮、余太平、马志义、刘道兴等战友,会同七连的120多名领导和战友一起,总会放声高唱军歌。其中,唱得最多的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熟悉的旋律、响亮的歌声,时刻提醒着我们牢记军人的纪律和职责。还有《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每次唱起,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激励着我们在训练和生活中携手共进。而作为空降兵,《空降兵战歌》更是我们的最爱,“战歌如雷,马达怒吼,英雄的空降兵,飞向敌后……”那激昂的曲调、豪迈的歌词,唱出了我们对空降兵这一神圣职业的热爱与自豪,让我们充满了使命感。
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我终于迎来了跳伞时刻,并顺利完成了9次运——5、安——26飞机的1000米、500米高空和低空跳伞。每次从飞机上跃下,风在耳边呼啸,俯瞰着开封大地的壮丽景色,我心中既心潮澎湃,又充满了对空降兵职业的敬畏之情。在蓝天白云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空降兵的勇敢坚韧,也更加明白自身的责任使命。每一次成功跳伞,都是一次自我挑战与超越,也是对空降兵精神的践行与传承。
在七连的10个月里,我在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除了跳伞训练外,我还参加了步枪、冲锋枪、机枪、火箭筒的实弹射击训练。在火箭筒实弹射击中,我凭借扎实的训练基础和稳定的发挥,表现出色,获得了连队嘉奖。这不仅见证了七连对我的培养锻炼,也坚定了我在军事训练中追求卓越的决心。
我和战友王新江负责连队的黑板报工作,每月都会精心策划内容,从版面设计到文字撰写、图案绘制,都力求尽善尽美。通过黑板报,我们展示了连队的风采和战士们的精神风貌,浓厚了连队的文化氛围。同时,我还发挥写作特长,为《解放军报》《空军报》《战斗报》《河南日报》《开封日报》等撰写部队训练和生活的新闻稿件,共有20多篇文章得以发表,让更多人了解了空降兵的生活和精神,为部队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到炊事班帮厨,包饺子、煮饭、打扫卫生等平凡工作,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生活的温暖与乐趣。在炊事班与战友们一起忙碌,为全连战友准备饭菜,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连长和指导员对我在炊事班的表现给予了表扬,这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为连队贡献力量。
在七连、九连和空降兵机关的日子里,我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每天必看《解放军报》《空军报》等报纸,它们是我了解外界、丰富知识的重要窗口。通过阅读,我及时了解了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学习了先进的军事理念和文化知识,为后来攻读中央党校研究生及从事新闻记者、区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区委宣传部长等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七连的10个月,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120多名战友的支持与帮助,让我们在训练中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生活中相互关心、彼此照顾,携手前行。同甘共苦的日子和真挚的战友情谊,让我懂得了团结协作的力量,学会了在集体中发挥自身优势。七连、九连和空降兵机关就如同一座大熔炉,将我从一个青涩少年锻炼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军人。
后来,我被分配到了空军空降兵43师129团9连,得到了连长张金国、周海生,指导员刘建国,副连长高指军,副指导员陈长青等的关心、帮助和精心培养。他们在军事训练、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指导和帮助,让我在新的岗位上继续成长进步。
不久后,我参加了空军空降兵15军黄继光陈列馆的修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黄继光烈士的英勇无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该陈列馆后来改为空降兵军史馆,成为了传承弘扬空降兵精神的重要场所。今年1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参观军史馆,这让我深感自豪与骄傲,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空降兵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作为曾经的空降兵,我深知其宝贵价值,它激励着一代代空降兵战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无畏、冲锋在前。
回顾我的军旅生涯,七连、九连和空军空降兵机关的经历让我难以忘怀。它让我拥有了强健身姿,使我的思想和意志走向成熟,促使我不断成长进步,最终成为了一名厅局级领导干部。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始终铭记七连、九连和空降兵的番号、那些奋斗的日子以及珍贵的战友情谊。七连、九连和空降兵的精神如同一盏明灯,激励着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实现梦想和为社会贡献更大力量而不懈奋斗。我相信,传承弘扬这种精神,定能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更辉煌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编者注:
赵正荣,重庆市人,中共党员。1980年12月入伍,空降兵128团7连战士(当时我任7连指导员)。后调空降兵15军政治部,参与黄继光纪念馆建馆工作。转业重庆市工作后,历任教师、记者、报社总编辑、社长、区旅游局长、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区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区教委书记、区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机关党委书记、区纪委书记、一级巡视员等。赵正荣好学深思,文武兼备,异常勤奋。在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新闻稿件七千多篇。七次立功,多次受到中央宣传部和重庆市委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