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纪念堂
作者/冯华豫
我终于来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
说起来让人见笑,三十岁都出头了,还没有进过京,但是几十年来,我却做了一个又一个五彩缤纷的进京梦。
记得孩提时代,乡邻们经常聚在一起忆苦思甜。老父亲端起一碗野菜粥,对我说:“孩子,可不要忘记毛主席啊,要不是他老人家领导咱们翻了身,恐怕现在你连这饭也吃不饱啊!”那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开始萌发了要见毛主席的欲望。
盼呀!盼呀!一直盼到18岁那年,一天下午,收音机里突然传来噩耗:毛主席逝世了!
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电视里一次又一次出现的瞻仰毛主席遗容的镜头,使我终于相信了自己不愿相信的事实。我和乡亲们一起,来到公社搭设的灵堂,放声大哭,倾诉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哀思。
翌年,毛主席纪念堂在北京落成,我的心又一次跳了起来:我要到北京去,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满怀着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我在1977年岁末参加全国恢复后的首次高考中,选择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正是这次高考,改变了我后半生的命运。
斗转星移,一直等到毛主席诞辰96周年前夕,我才在泌阳县委争取了一次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当我真的步入毛主席纪念堂时,心激动得几乎跳出胸膛。
参观的第一项内容是观看毛主席遗物展览。我看到了,毛主席经常的衬衣补丁重重,临终前戴的还是1945年重庆谈判时郭沫若同志赠送的手表。见物思人,毛主席啊,您领导党和人民砸烂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中国,真是功高盖世。然而您的穿戴还是那样朴素,过的还是普普通通的生活,怎不令人从内心里对您拥护,爱戴,肃然起敬!
参观的第二项内容,是在三楼看15分钟的电影,反映的是毛主席一生的主要事迹。我看到了,毛主席不是神,而是感情丰富的人。他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鱼水般的深情。多少次,他到农户家里,问寒问暖,促膝谈心:多少次,他象慈父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身边的工作人员,甚至乐意为女服务员代写情书。啊!毛主席,难怪,您离开我们已经整整13年,人民仍对您深情如初,原来您在亿万人民心中已经牢牢地扎下了根。
参观的第三项议程,才是瞻仰毛主席遗容,当我手扶着不锈钢栏杆,站在鲜花、翠柏丛中的水晶棺前,看到红光照耀下沉睡中的毛主席时,几十年夙愿的冲击,使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有让两行热泪,泉水般地在脸上流淌。直到在警卫战士的再三催促下,我才和大家一起,步履缓缓,一步三回头地走向南门。
何时有机会再次进京?到时,第一件事,就是再去参观毛主席纪念堂。
载于1989年12月23日《驻马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