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看古村
——“爱在深秋”皖南游记(二)
春 问
游皖南,走街串巷看古色,听古韵,观民俗,一道道令人陶醉的靓丽风景线。

(屯溪老街夜景)

(屯溪老街夜景)

(10日夜晚,屯溪老街展美颜)
青砖灰瓦马头墙,古色古香院落房,如同一幅幅传统水墨画。漫步在这些古老而独特的小巷屋旁,一步一景,人在画中游,一院一诗,墙瓦唱古风,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古文化的韵味与灵动,让人仿佛畅游在历史时光长河中,领略古老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屯溪是我们旅游的第一站,原是安徽省的一个行署区,管理着徽州五县,后来因旅游的需要,屯溪调整成黄山市的一个区。我们抵达屯溪已是晚餐时分,男团友因相聚高兴,留在住处推杯换盏,女团友则去屯溪老街看夜景。“夜晚的老街很漂亮,值得一游”……馋得我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带着未消的酒气,奔向近在咫尺的老街。

(11日,屯溪老街晨景)
三十年前到屯溪,看建筑,看热闹,特别是看歙县的宣纸、歙砚、毛笔和徽墨,还买了两支毛笔作留念。三十年后的老街,从房屋修缮、露天摊位进店到路面整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晨的老街里,除个别早餐店开门迎客,其它店门紧闭。我迎着晨雾,闻着夜晚飘留在晨雾中的余味,再一次穿行在老街长短巷里,欣赏着参差别致的群楼、牌坊、古老的门头字号……老街是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全长1272米,精华部分853米,由一条直街和三条横街以及18条小巷组成,我跑马观花般快走,仅观赏了三分之一,犹如欣赏了一幅“清明上河图”。

(俯瞰篁岭景区)

(篁岭景区“梯云人家”)
“梯云人家”,说的是婺源篁岭景区 。乘索道上山,高空俯瞰被秋色浸透的徽派民居村庄,典型的山居村落,房屋围绕小溪呈扇形梯状错落布局,天街、梯田、花海,眼花缭乱,美不胜收,应接不暇。


(篁岭晒秋)

(篁岭晒秋平台)

据介绍,婺源篁岭旅游度假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东南7公里的石耳山脉,面积5平方公里,2014年开放试营业。 篁岭建村于明代中叶,有500多年历史。


秋天的篁岭上,数百年来的民俗晒秋,惹人驻足“打卡”,家家户户把收获的辣椒,玉米,稻子,南瓜等,放在篾箩,装进竹筐,或摆在屋檐下,或放在房顶,或悬钩墙上,或挂在晾绳,在阳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斑斑澜澜,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一派秋韵律音。

(“牛肚”南湖、宏村大门和“牛形”村景图)
走进宏村又是另一番景色:布局独特,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山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为牛腿。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是皖南古村落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建村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宏村“月沼湖”,全村水利系统中枢——“牛胃”)

(宏村两棵古树——“牛角”)
看水系,“家家门前有清泉” 看民居,140余幢民宅院落,粉墙青瓦、飞檐翘角,看地形、地貌、山水,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村中有湖,有沼,有古桥,有古树,还有书院、祠堂等。宏村,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一处徽派杰出建筑群,一座“民间故宫“。“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就是对宏村的真实写照。

(阳产村土楼群)

去皖南,游过阳产村“土楼群”的朋友,定会大饱眼福。近300栋土楼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不是白墙黛瓦,而是黄墙黛瓦,古朴、壮观。


(狭窄陡坡青石板台阶上合影,很“有范儿“)
阳产土楼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是群山中依山而建的小山寨,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阳产村最大的特色,房屋一座座、一排排,密密麻麻,一幢接一幢,依山就势、千姿百态、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这些土楼以青石砌磅为地基,再建土楼,土楼与土楼之间有石板或石板台阶或青石铺地,无论是单体土楼还是整个村落的土楼群,都展现出一种乡土的美感,体现出独特的画境美、意境美、雄浑美、气势美。阳产土楼是徽州人智慧的结晶,是落后生产力和高度文明两者奇特的混合,是东方生土建筑文化艺术的殿堂,也是当前我国古老建筑的重要文物。

到达阳产村后,沿着窄而陡的山路游览土楼群,感受古朴的乡村气息。这里的晒秋景象也是一大看点,丰收的果实组成的大块艳丽色调在古旧沧桑的土楼间与老屋相依,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晒秋人家”风情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首流传千余年、两句中华儿女熟背能详的诗,引来无数人看“桃花潭”。
“汪伦,一位隐士,太了不起了,”谁到桃花潭,谁都会给汪伦点赞,他给子孙后代造福,当地百姓感激他,千古流芳。

(从桃花潭镇古村乘船游览)
“汪伦把李白骗来的。”听故事后,游客们笑而不止。桃花潭镇位于宣城市泾县,汪伦是当地一位好结交名士的隐士,他对大诗人李白仰慕已久,总想有机会见一面。当李白第三次到安徽时,汪高兴地写信邀请他,信中诡称:“先生好游乎?此地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前往,却得知“十里桃花”仅是一处名曰“十里”的小桃花潭,并没有桃花。“万家酒店”也是仅一家姓“万”的酒店,并没有万家。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李白在桃花潭一连住了几天。临走时,李白写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镇“十里桃花村”古巷)

(桃花潭镇古村江边李白和汪伦雕像)
游客来到桃花潭镇,可欣赏新安江畔(青弋江上游)的晨雾,虚无缥缈,美轮美奂,可谓“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太阳一露脸,晨雾便缓缓散去。
来到桃花潭镇,游客还可探访到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查济古镇(古村)。

(查济古镇村一角)

古村历经岁月浸润,它变得灰白、雅致,没有被开发过的痕迹。四座群山像巨掌环绕着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炼千年的珍宝。在查济,除了民居之外,现存的遗迹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宝公祠、二甲祠、红楼桥……
它们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时代里彰显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俯瞰查济古镇村)

在皖南的古村落中,游客可追寻到古韵古风古色,探寻到人间烟火的宁静与美好。
(注:部分照片、视频由团友提供)
宋学春个人简历
1955年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5年退休 ,中共党员。
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高级编辑)。籍贯:山东省商河县玉皇庙镇宋家村。
1974年5月毕业于山东省商河县第三中学,1976年参加“商河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驻贾庄乡马集村工作组,1977年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学院(现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专业,1980年到人民日报社总社工作,做国际副刊编辑。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全国统考),1988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到人民日报驻山东记者站做记者。1992年任人民日报驻青岛记者站首任站长并任两站党支部书记,2009年两站合并为人民日报社山东分社,任副社长兼党支部书记。2012年当选青岛第十二届政协委员,2013年当选青岛首届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2015年11月退休。
工作期间,刊发大量稿件、照片,数十篇作品被评为中宣部、人民日报好头条奖、好稿奖、精品奖和山东省、青岛市好新闻、一等新闻奖等奖项。
出版《海潮集》著作(上、下卷,120万字)。
2022年由山东省政协文史馆、中共商河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商河县图书馆珍藏。
2009年9月,担任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火炬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