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12月21日,是中国亚圣孟子去世2313年纪念日。第二天,为继承和创新孟子教育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由孟子70代孙孟国泰担任院长、济宁市名校长仲崇波担任执行院长的“孟子教育研究院”挂牌成立。在这一重要节点上,恰逢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学习入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孟子三章》。山西省名校实达中学2304班的小老师们在大先生申莉的引领下,认真品读《孟子三章》,并写下了“读后感”。今选“今日品读之星”赵佳杨、宋一琳、李鑫蕾的佳作,让大家一览三位小老师的风采。
赵佳杨
《孟子三章》犹如智慧的清泉,润泽着我的心田,让我沉浸于孟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海洋中,收获颇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雷贯耳,深刻地揭示了“人心所向”在战争成败、国家兴衰中的关键作用。它使我懂得:领导者只有施行仁政,坚守正义,才能汇聚民众的力量,使国家坚如磐石。
《富贵不能淫》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更是深深地震撼了我。在现实生活里,面对金钱的诱惑、贫困的压力和强权的威胁,我们应像孟子所倡导的那样,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比如那些在困境中坚守学术理想的学者,不为名利所动,令人敬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宛如暮鼓晨钟,时刻提醒着我。忧患意识是成长的催化剂,安逸则是潜藏的危机。回顾历史,多少王朝因贪图享乐而覆灭。于我而言,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磨砺的机会,而不应在舒适区中停滞不前。
《孟子三章》虽言简意赅,却意蕴深远,似熠熠星辰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赋予我力量,引领我在人生之途上,坚守正道,不惧挑战,奋勇拼搏,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德行、有追求的人。
宋一琳
《孟子三章》深刻展现了孟子的思想精髓,令我受益匪浅。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让我明白:得人心者 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所向至关重要,就像班级拔河比赛,大家团结一心,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赢。治理国家,也一样。君主实行仁政,关爱百姓,百姓就会拥护,国家就会稳固。反之则会衰败,这教导我在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团结同学,共同进步。
《富贵不能淫》中,孟子所倡导的大丈夫品质令人钦佩。历史上的关羽,面对曹操的优厚待遇,不为所动,一心追随刘备,坚守忠义,这就是“富贵不能淫”的体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阐述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家如此,个人亦然。安逸舒适的环境易使人懈怠,而磨难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与潜能。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业者,无不是在困境中磨砺而出。我们应主动迎接挑战,在艰难中锤炼自己,方能不断步,避免在安乐中沉沦。
《孟子三章》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明白为人处世的真谛,学会在困境中奋进,在安乐中保持警醒。
李鑫蕾
《孟子三章》深刻地展现了孟子的思想精髓,给人以无尽的启迪与思考。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振聋发聩。它让我明白,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在任何事业中的关键作用。一个团队、一个国家,若能凝聚人心,将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无往不胜。无论局势如何变幻,得民心者总能在历史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开创辉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在《富贵不能淫》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此语如黄钟大吕。它告诫我们,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和正义信念,不为外界的诱惑、贫困或威逼所动摇。要有坚定的意志,不随波逐流,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独立清醒,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更是发人深省。忧患意识是成长与生存的动力,安乐则是潜藏的危机。古往今来,多少朝代在忧患中崛起,于安乐中衰败。于个人而言,在顺境中不骄不躁,逆境中磨砺奋进,才能不断突破自我,避免被舒适圈吞噬,从而在人生之路上稳健前行。
《孟子三章》跨越时空,传递着永恒的智慧,激励着我们修身、处世、治国,不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与人生价值,是值得反复品味、深入践行的经典之作。
作者:赵佳杨、宋一琳、李鑫蕾(山西省名校实达中学2304班小老师)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