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巷人家》看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文/时培仑
电视剧《小巷人家》中,林栋哲从小调皮、不爱学习,经常被老师找家长,父母对其学习也疏于管理。而邻居庄老师重视教育,两个孩子图南和筱婷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受好邻居的影响,“皮猴子”林栋哲出人意料的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宋莹感叹,多亏有个好邻居。
小巷里的另一个邻居吴姗姗,从小懂事,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因为后妈的自私和父亲的软弱,未能圆梦大学。邻居黄玲和宋莹对她多有照顾。参加工作后的吴姗姗变的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的感受,通过当副厂长的公公施压,借住宋莹的房子,又想将房子占为已有。种种行为使吴姗姗从一个让人同情的角色变成一个自私、算计,让人厌恶的角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吴姗姗的自私行为与后妈张阿妹如出一辙。
“篷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见一斑。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物质生活的富足并不必然带来精神世界的丰富。当今青少年面临教育内卷,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迷恋手机等电子产品,许多人小小年纪就出现心理问题、身体问题,令人担忧!让人痛心!
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孩子们生活在信息时代,在享受电子信息产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深受电子产品的危害而不自知。因玩手机而影响学习、影响成长、影响亲子关系的现象比比皆是。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方案,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发力,需要技术、规则、环境、管理多维互动,需要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自制力,让孩子认识到手机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摆脱手机的迷恋才能赢得更好的未来。
改善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时代课题,也是社会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