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建群作品
《 醉思仙·冬日亦思明湖美 》
北门居。有双河碧水,杨柳依依。
赏明湖荷艳,画舫回漪。
春复夏,真佳美,曲岸乱花迷。
又秋冬,更淡远,浩波千顷硫璃。
最喜红莲放,倾城一季妍姿。
惹游人陶醉,雅士吟诗。
曾堤草,沧浪月,藕榭雨,恰相宜。
爱如初,赞不辍,激情暖我心扉。
(吕谓老体)
❊ ❊ ❊ ❊ ❊ ❊
大美明湖大爱深衷
——赏评《醉思仙·冬日亦思明湖美》
~李稼夫~
王建群先生的这首《醉思仙》宛如一幅飞扬灵动的济南明湖四季图卷,在文字间徐徐展开,叫人沉醉其中,心生向往。开篇点题,“北门居”点明地域,“双河碧水,杨柳依依”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明湖周边清新秀美的景致,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笔触轻盈却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为全词奠定了优美的基调。
词中对明湖四季景致的描绘细腻入微,独具匠心。“赏明湖荷艳,画舫回漪。春复夏,真佳美,曲岸乱花迷”,将春夏之交明湖的繁华热闹、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荷花娇艳、画舫穿梭、湖波荡漾、岸边繁花似锦,好一幅色彩斑斓的明湖盛景图,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蓬勃生机与馥郁芬芳。而转入秋冬之景,“又秋冬,更淡远,浩波千顷硫璃”,则展现出另一番开阔澄澈的境界。秋冬的明湖褪去了春夏的繁华,却更添一份宁静淡远之美。浩渺的湖面宛如琉璃般澄澈,这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描写,不仅让读者看到了明湖的景色变化,更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景致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领悟力,于平淡中见深邃,于简约中显醇厚。
下阕着重刻画红莲绽放之美,“最喜红莲放,倾城一季妍姿。惹游人陶醉,雅士吟诗”,红莲作为明湖景致的一抹亮色,成为了作者情感的寄托。“倾城”一词极言红莲之美,其娇艳的姿态让游人流连忘返,令雅士诗兴大发,从侧面烘托出明湖景色的迷人魅力,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这一方山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已融入到这生动的画面之中。“曾堤草,沧浪月,藕榭雨,恰相宜”,作者巧妙地选取了明湖的几处代表性景致,曾堤之草的葱郁、沧浪之月的清幽、藕榭之雨的诗意,这些元素相互交融,动静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明湖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使明湖之美更加立体、多元,也更具感染力。
全词以“爱如初,赞不辍,激情暖我心扉”作结,直白而热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明湖的挚爱之情。这份情感贯穿始终,犹如一条无形的线,将明湖的四季景致串联起来,使整首词在优美的景色描绘中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温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与钟情,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王建群先生用词精妙,笔法娴熟,在有限的篇幅里,通过对明湖四季景色的生动描绘和自身情感的自然流露,将明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既写出了明湖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失为一首赞美家乡山水的佳作,令人回味无穷,心生向往,也让读者对济南明湖的美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追求。
🔸🔸🔸🔸🔸🔸🔸🔸🔸
王建群作品
☘️《 七律 · 情惜残荷 》
冻水涸池萧瑟冬,
残荷败叶缀枯蓬。
浓春罗伞连天碧,
浅夏羞苞绚目红。
守拙存枝莲子苦,
蜗泥献宝藕心空。
虔衷祷祝来年待,
再展生机美色丰。
❊ ❊ ❊ ❊ ❊ ❊
🌹【吉特赏析】
《七律·情惜残荷》以季节更迭为线索,描绘残荷之景,寓情于景,意蕴深远。首联勾勒冬日荷塘萧瑟画面,对比颔联春夏荷之繁盛,更显残荷之凄美。颈联“守拙存枝莲子苦,蜗泥献宝藕心空”寓意深刻,借莲子、藕心言人生哲理。尾联表达对未来希望的虔诚祈愿,情感真挚。诗作结构紧凑,意境悠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又蕴含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