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851
雨晴出游景山闻布谷声
李达
世界琉璃净一毫,暖风晴日俯江郊。
红云远近收枫叶,绿雪高低放竹梢。
岂有薄田烦布谷,空寻隙地拟诛茅。
谁知半世烟霞癖,输与鸣禽此定巢。
颔联两句,一句四折。“红云”“绿雪”色彩的设置,“远近”“高低”视野的变化,一“收”一“放”画面的流动,“枫叶”“竹梢”虚实的转换,可以想见此二句是诗人静观思考后组织的极度精密的句子,意象复叠,平易自然,诗味至浓。(归樵)1852
春日乡村见闻
雷胜龙
庭树三分翠,菜花一片黄。
老翁扦木棍,引蔓上篱墙。
三四句“扦”“引”富于情节描绘与动态的情景美。(归樵)1853
阮君登庐山遇雨
吴来楷
手把春山茗,坐听春山雨。
四望无游人,暂做春山主。
1854
夏夜游西山作
李达
昼避炎氛卧,宵随野兴行。
石床须自拭,林路有谁争。
月午增花气,天晴减涧声。
沙泉水仍在,取饮不须瓶。
颈联尤其好看,“月午”“天晴”见夜之清明、空旷、幽静,一“增”一“减”见月明花芳,天晴涧静。此一联最得宵行野兴。(归樵)1855
清明日晨游玉渊潭
尚晋
晨风摇翠柳,春日映云霞。
白鹭立临水,无人一岸花。
结句切清明题,见出诗人心境的孤寂。“白鹭立临水”若将“立”字易作“独”字,则更切题意。(归樵)
1856
病中
吴来楷
晶窗雨溜未留痕,拥被依敧复日昏。
听遍跫音俱不是,原知君在白云村。
无一句言怨,而幽怨之情见于言外。“雨溜”“拥被依敧”“听遍跫音”那种失望、无聊、寂寞之情凝结在一起,便是不写之写的幽怨。结句“原知君在白云村”将依赖、自怜以致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归樵)1857
夜游燕子楼步盼盼韵其一
刘能英
翻墙明月皎如霜,冷艳凄清铺满床。
想见当年关盼盼,欢情何短恨何长。
前虚后实,写景而虚,虚能凄恻萦怀,写情而实,实则思接千载。(归樵)1858
母亲节
曾艳梅
细雨无声梅子黄,思亲独伫暗成伤。
当年伞下相携日,细雨无声梅子黄。
“细雨无声梅子黄,”相同场景不同时空的前后分设对映,让思亲情绪更加绵邈。(归樵)1859
阮君寄庐山云雾茶
吴来楷
把书往来江南北,攀松掬云无宴息。
使君袖襟涴烟霞,我分一杯春山色。
君“把书”“攀松掬云”“袖襟涴烟霞”,而“我”亦能“分一杯春色,”,以充满性灵的联想写寄茶,绝无一点尘俗之气。(归樵)1860
观部队夜训渐入境
周学锋
乌啼风啸月昏昏,荒野铁流飞落尘。
跃跃兵情须摁住,不教军令出心门。
兵情跃跃,而军令须秘而不宣,“摁”“心门”下的十分准确,无亲历者,断不可为。(归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