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桃皇后
文/朱文建
甘上村的张吉平人称为丑桃皇后,她是如何当上丑桃皇后的呢?这要分成三步走:第一是回乡,二第是收编,第三是扩张。
先说第一步,回乡。张吉平大学毕业留在省城工作,月薪两万,这也算是给老张家脸上争光了。她妈早逝,是她爸老张一手拉扯大的。甘上村盛产一种桃子,个大汁饱貌丑。一次张吉平回乡,老村支书兼村主任张贵才就找上门来,要她为村里做点事,帮忙卖桃。桃丑味美,但交通不便,一直就卖不出去。张吉平起初并没答应,在公司里上班条件多好啊!老张也没说什么,咋样选择随她,就附带一句:“桃子卖不出去,大家就挣不到钱。”
这句话针一样扎在她心上,张吉平懂得了爸的心,只是爸是愿说出来。老支书的一条腿是瘸的,是弄桃树摔的,那一瘸一跛离去的身影又在她眼前出现……张吉平给公司递了辞职报告,老总林和生问她想好了?她说:“想好了,回去卖桃。”
“祝贺你成功,闯出一片新天地。”林和生说。
提着简单的行李,张吉平回到乡里,惊动四方。
张吉平利用电商平台打开了桃的销路,又去省城找公司帮忙,老总林和生十分热心,大力推销。两三年时间,甘上村的修好了路,桃也卖出去了,张吉平当上了村支书兼村主任,顶了老支书张贵才一角。张贵才一脸的笑:“我没有看错。”那拐腿走路都精神得多。
张吉平把甘上村搞得有声有色,但她并不止于此,她要带着全村继续往前。张吉平跟刘阿根结了婚,女儿已经三岁了,刘阿根就成了他的助手搭档。不过,张吉平总感力不从心,把丑桃销出去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她有个大胆的想法,打造甘上村桃林产业园,走景区开发的路,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品尝游玩,使甘上村的一潭水活起来。她要想找一个得力的帮手,刘阿根只不过帮她做电商而已,可是找谁呢?张吉平想到了一个人。
王子丹也是甘上村里走出的大学生,比她晚几年。巧的是,王子丹大学毕业后也在张吉安曾经上班的那家宏志软件公司工作,机缘巧合,张吉平就打起了她的主意。如她当初一样,王子丹会放弃这么好的条件回乡来吗?
第二步,张吉平就开始了收编工作。做事要讲究策略,王子丹的儿子叫丑丑,两岁多,在村里由爸妈带着。张吉平就从孩子入手,经常去看望,带去零食玩具什么的,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她给王子丹打电话没有直接挑明意思,而是关切地问候王子丹,说她爸妈都好,儿子丑丑很乖巧,就是很想妈妈,把丑丑的视频发了过去。王子丹看到儿子的视频十分激动:“张姐,真的太感谢你了。”
电话联系一段时间,张吉平就亲自下场。那年初春,她来到省城,先去公司向林老板问个好。听说她来公司,王子丹也赶来相见,拉着她的手说:“张姐,你经常照料我家,我在这里谢谢了!”
林和生做东吃火锅,他端起酒杯对张吉平说:“你是我们公司的优秀人才,欢迎你再回到公司来。”林和生看出了她的意思,悄悄问她,是不是来挖公司墙角了?
的确如林和生所说,这次,张吉平向王子丹挑明了来意,请她回村加入团队,强强联手,一定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王子丹当然一口就拒绝了:“张姐,我佩服你的能力和雄心,可我没有想过要回去。”
张吉平又说,其实呢,她回去也是公私兼顾,既照料了家里,天天都能看到儿子丑丑,又可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造福于家乡人,这可是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提到儿子,王子丹动了心,但她老公陈得明是不会答应的。
又一年丑桃成熟,张吉平和刘阿根没日没夜地搞网络直播销售,两口子一唱一合,配合默契,张吉平还编了顺口溜:“甘上村,丑桃丑,丑桃面丑心里甜,不信你就尝一口,保管吃了想来年,不信你就尝一口,保管来年变皇后。”
张吉平又来了,陈得明是坚决反对回村。走进火锅店,趁王子丹去打调料,陈得明悄悄又狠狠地对张吉平说:“张姐,我不管你什么用意,我警告你,不要打丹丹的主意,我们是不会回去的,你就死了这个心。”
那天,林和生也和朋友也来店里吃饭,林和生介绍了张吉平,这就是网络直播销售的丑桃皇后。火锅店里一下沸腾起来,有人喊:“丑桃皇后,给大家现场来一段。”
张吉平穿着粉色的衣服,恰若艳桃,她也不推辞,现场就比划起来:“甘上村丑桃丑,丑桃面丑心里甜,不信你就尝一口,保管吃了想来年。不信你就尝一口,保管来年变皇后。”
就在这时,王子丹接到家里的电话,丑丑突然病了,幸好有刘阿根帮忙……
张吉平的真情打动了王子丹,答应回村。林和生说:“你就算是为公司打前站摸情况,你还是公司的人,随时都可以回来。”
王子丹笑着说了一句:“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能容得下很多想法,等待你来。”
收编了王子丹,张吉平就开始实施第三步,扩张产业。有了王子丹的辅佐,张吉平,真的如虎添翼,甩开膀子大干起来。王子丹利用软件技术把丑桃卖出了品牌,并正式定名为甘上桃,那句宣传语成为经典:“甘上桃,桃润甜,吃一口,美容颜,吃一口,记心间。”
村上扩大了桃的种植,成立了甘上桃经营管理公司,陈得明担任公司经理,将桃子远销各地。甘上桃产业园区很快建起来,修建起游道和休闲小屋,桃花漫山遍野,香飘四溢。张吉平开了个村委会,说出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建加工厂,对桃进行深加工。
“我们可以生产桃汁、桃干、桃罐头,桃仁也是一个好东西……建起加工厂,既可解决村民的工作,附加值又增加了,这是两全其美的事。”
没钱建厂,就向银行贷款,借鸡生蛋。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老支书张贵才不赞成,好是好,万一事情弄砸了,还不上贷款,那不是辛辛苦苦白干一场?还是照现状就好了。张吉平说他这是保守思想,缺乏进取,只要团结一心,一定能成功。陈得明外交能力强,就去跑贷款,可几个月过去,贷款杳无音信。
这天,林和生带着几个人来参观桃园,还有一个外国人杰瑞。杰瑞想要包收甘上桃,张吉平一口回绝了:“对不起,不用商量,我们的桃不卖,自己做深加工。”
杰瑞眼睛一亮,马上换了个思路,他投资建厂,股份三七开,村里三,他七,不出了分钱,村里的人就可以进厂上班,既解决了生活问题,桃子也找到了出路,村里的经济发展了,企业也发展了,这可是双赢。
“听说你们的贷款还没有下来?”杰瑞显然是看准了这一点。
这个条件十分诱人,大家都赞同,张吉平考虑得更深远,以后发展壮大了,主动权都掌握在人家手里,处处听命于人,这不是她的处事风格。张吉平婉拒了杰瑞的好意,她要自己干。杰瑞先是一惊,接着赞叹一声:“你真是个有头脑的人,一定能成!”
贷款下来了,一条现代化的桃子加工生产线在甘上村建成。剪彩那天,林和生来了,县里和镇上的人也来了,现场一片欢腾,音乐回荡在桃园,飘上蓝天,甘上村,桃润甜……
作者简介:
朱文建,男,中共党员,曾在部队服兵役。从九十年代开始陆续在报刊发表作品,先后在《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商报》、《上海故事》、《故事会》、《百家故事》、《野马渡》等发表百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