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
文/陶军
母亲来洛阳看病前前后后不到两个月时间。回去后,我不放心,每天给母亲打电话问候,每次母亲都说一切都好,可我还是不放心,整天脑海里都是母亲吃饭了没有?现在在干啥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顺道回老家看看母亲。一进大门,母亲低头在做活,听我说话声音母亲抬起头,我与母亲四目相望,给我第一感觉母亲老了,头发稀少,两个多月没见母亲,母亲却瘦了很多,我问母亲有没有不舒服的?母亲说:“没有。”真的没有?“没有,都好好的。”母亲肯定的回答我。
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生活,日子简单而枯燥,一日三餐能有多简单就多简单,早晨可能就不做饭,糊弄两口。中午简简单单。晚上吃中午剩下的饭菜。我多次埋怨母亲不要这样,早晨不想做早饭就到集市上花几块钱吃点,集市上有包子油条胡辣汤等,中午炒两个菜……母亲答应好,但具体做起来估计就不是这样了,用凑合二字最合适。看着母亲消瘦的脸庞,蓬乱的头发,我的心如刀割。
岁月无情,人生易老,一切来得太快。
没参军在家之前,每天起床一睁眼看到的都是父母亲在忙碌,母亲和父亲一样,非常勤劳干练,做事风风火火,总是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家里的里里外外被父亲和母亲打理的井井有条。母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干家务活也有一套,那时候尽管家很简陋,但母亲总是把家收拾得很干净,生活虽然贫穷,但经过母亲勤劳的双手,把生活调理的温暖而幸福。
生活中母亲不仅教我们做人,也教我们做事,所以我们总比别人家的孩子懂事会干很多活。作为长子,我很勤快,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分担家务,儿时全村吃水需要到村西头的井里挑水,那时我身高就一米三四,上小学四五年级,站起来没有挑水绳子和水桶高,在乡邻的帮助下水桶从井里提上来,挑在肩上,一路上磕磕绊绊,两桶水到家只有半桶水,肩膀磨的火辣辣的痛,但想到能为家里做点事还是高兴的。
父亲去年走了,母亲也老了,但母亲依然像原来一样闲不住,种青菜,种花生、种玉米、种红薯,一年四季种个不停。我劝说母亲您也吃不完,种那么多干啥?母亲说不重不可惜了。想想就随母亲吧,只要母亲愿意就好。
岁月催人老,时光已蹉跎。每个人都会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老去,母亲也不例外。
变老是我们谁都不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母亲腰弯了,走路时间长了腰痛的不舒服,母亲确实老了,原来动作麻利的母亲,如今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现在母亲明显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母亲老了,不仅像诗人白居易说的身体病痛增多了,体力、记忆力慢慢衰退了,但令人惊奇的是,有些事情她却从未忘记。
母亲爱唠叨,只要你愿意倾听,她永远有说不完的话,而她唠叨的那些事都是我们从小到大听腻了的事,那些事也早已烙在了母亲的心底,尽管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在母亲眼里就是天大的事,她一生也忘不了,如今谈起往事,她依然顺手拈来、如数家珍,那记性我们都有点自叹不如。
不过有时候母亲又容易健忘,她也总是感叹:老了,记性不好了!其实,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但母亲对子女的情和爱将永远铭记。“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王安石的《将母》把母亲牵挂思念在外孩子的心情描写得栩栩如生,就像描写我的母亲一样。
如今我们姐弟妹几个均已成家立业,但母亲还像从前一样有操不完的心,不是关心我们的工作,就是担心我们的身体,有时候对孙辈们的事情都还放心不下。
要是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打电话回家,她总很担心似的问长问短,这时候母亲似乎还没有老,她心里总是惦记着很多事,甚至是一个电话。
母亲,曾经暖暖地象一股悠悠的春风掠过,温暖过我的全身。但现在却象一根尖锐的钢针,深深地刺疼了我的神经,痛彻心扉!母亲生我小,我却不在母亲身边陪伴母亲老。
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一步一步,慢慢悠悠,步履蹒跚向路那头走去,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想起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瞬间,我的泪充满眼框。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没有人陪着母亲,心里不免空落落的。我劝母亲跟邻居聊聊天,没事出去转转。干了大半辈子农活的母亲就没有出去转转的习惯,每次给母亲打电话,母亲大部分是在隔壁服装厂忙着,我劝母亲不要去干了,一天也挣不了几个钱,母亲说一个人在家也没事。听了母亲的话一种痛不由自主涌出心头。
树欲静时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句话我听了很多次,竟然没有领会真正的内涵。父亲走后,让我切实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我不知道,陪陪父母亲说说话,听听唠叨也是一种孝顺,也是一种满足。
上有老,下有小,看似负担重,却正是一种幸福。当有人亲亲地叫你“爸爸,我出去玩了”的时候,你也可以大声地喊一声“妈!我回来了!”,因为,母亲还在你身边。
不用去说:儿寒乎?欲食乎?这就足够了。
母亲是一部写不完的诗集,在落英缤纷的诗行里,生死离别,已变成刹那芳华之间永恒的回眸。
母亲真的老了,走不动了,我不需要说什么。
您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作者简介:
陶军,男,中共党员,本科,安徽怀远人,1994年入伍,2010年转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会员。现在洛阳市政府某部门供职,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军工报》、《中国社会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洛阳日报》等媒体发表新闻稿件2000余篇幅,散文、小小说等200余篇,获奖各类奖项30多次,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二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