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矢志不渝地投身教育事业,秉持“成为好老师”的坚定信念,以高洁的职业操守与博爱的胸怀,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她以严父之爱管束引领学生,以慈母之爱抚慰感化学生,以挚友之爱构建和谐师生情谊,为莘莘学子撑起一片明朗天空——她就是承德县三家学区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卫春。

图为承德县三家学区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卫春
1989年,李卫春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每一个清晨开始,她用知识哺育校园花圃,走过黎明,走过星夜,走过象牙塔的每一寸士地,却始终有着走不完的教育事业。
三十六载杏坛岁月,培育桃李满天下。李卫春先后荣获省级优秀乡村教师、市级教学能手、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三八红旗手、县级先进个人、县级师德标兵、县级优秀教师、县级教学比武一等奖、课改先进教师、均衡发展先进个人、毕业班教学质量先进教师、综合考核优秀个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校长等多项荣誉。

图为李卫春所获荣誉
逐梦教育——从遗憾到坚守
1989年,李卫春从东三十家子高中毕业,由于当时家庭经济困难且家中子女众多,李卫春无奈放弃高考,这也成为她心中难以磨灭的遗憾。
然而,同年该地招聘代课教师,为李卫春开启了教育生涯的大门。彼时,20岁出头的她怀着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踏上了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图为李卫春在基层任教
任教第一年,李卫春便在承德县三家学区一所农村校点的多重复式班代课。
“5个年级,50多个学生,只有两名老师,破旧不堪的课桌和板凳,一到冬天,盘炉子、生炉子、拾柴禾,一切都得自己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卫春记忆犹新。
但即便如此,李卫春也从未觉得苦、觉得累,因为她热爱这份工作,更爱这里的孩子。无数个早晨,她迎着朝霞和曙光,带着提前备好的知识和故事,走进班级,和学生一起检查作业、交流习题;无数个傍晚,她带着欣慰和倦意,伴着农村的阑珊灯火回家。

图为李卫春荣誉照片
1994年,李卫春的孩子尚在哺乳期,为了不耽误教学,她每天要往返走上50多里崎岖颠簸的山路,可她毫不在乎,坚持往返于家校之间,孩子不满周岁便早早断奶。
“只要和学生在一起,就不觉得辛苦”,李卫春说道。
李卫春对教育的执着令人动容。就这样,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赢得了无数家长、同事和学校领导的赞誉和表扬。
初入教坛——彰显责任与担当
1995年,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李卫春考入了承德县职教中心进行深造,因其工作认真、教学成绩优异,中心校提前将李卫春召回继续代课。
1999年,李卫春调任至当铺村小学任教,负责毕业班的教学任务并兼任学校负责人。彼时的当铺村小学校面临诸多困境,师资基础薄弱、学生成绩低下、管理松散无序。
在这样的困境之中,李卫春没有丝毫退缩,为了提升教学成绩,她时常住校,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主动对标初中作息,严格要求学生,制定完善教学制度,提升教师水平。

图为李卫春与学生共同读书
“当时,学校经费紧张、教学工作举步维艰。学校仅能收取微薄的学费,而这点资金对于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李卫春说道。
为了打破困境,李卫春就自己搭建土炉子,解决学生冬季取暖问题,带领老师、学生开垦校园荒地、捡蘑菇、拾松树塔,不仅改善了师生的生活条件,还拉近了学校与村里的距离。
寒暑假期间,李卫春还带领着老师们,投入到校舍的修建工作中,汗水湿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喊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本破旧的校舍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任教期间, 李卫春多次承担全学区示范课,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她的教学公开课也吸引众多教师观摩学习,她的努力不仅赢得了领导的认可,更收获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坚守初心——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回顾多年教学生涯,李卫春感慨万千。
秉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的信念,李卫春无论是教学方法的探索,还是对学生的关爱,都倾注了全部心血。她坚信,只要能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就。

图为李卫春与学生进行户外活动
2005年,因学校布局调整,当铺村小学撤并,李卫春到三家小学继续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并兼任教研组长。
她常说“放弃一棵树木,就等于放弃整片森林。”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她的座右铭。
面对来自不同学校、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李卫春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她利用早晚和中午时间为学生辅导功课,精心批改每一份作业,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作业常常要经过小组自查、互查和终查三个环节,其认真负责的态度令人敬佩。

图为李卫春与学生谈心交流
“记得2005届的毕业班,有个学生叫魏立国,语文成绩仅18分,了解到她是单身家庭的情况后,我不断的鼓励她,让她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读一个字、一个词到一句话,逐步引导,就这样她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最后以86分的成绩顺利升入初中”,李卫春说道。
“好孩子是夸出来。”李卫春坚持用表扬与激励来改变问题学生,她坚信所有学生都有闪光点,所以她坚持赏识教育,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多年来,她转化了好多问题学生,改变了一些混乱的班级,连续20多年毕业班综合成绩稳居学区前三名,所教班级多次被评为县级、学区级优秀班集体。
一校一品——彰显特色魅力
李卫春在教学管理和关爱学生方面的卓越表现,为乡村学子的成长铺就了坚实道路,也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了温暖力量。
任职以来,李卫春从班子队伍建设入手,精心制定并逐年完善各项考核制度,确保制度与时俱进,贴合教育发展需求。在三家学区,她将教学质量视为核心,通过强化督导与考核机制,创新考核分值比例,赋予各校自主权,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每年新教师入职,学校都会开展师德培训,并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引导教师树立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扎根山区教育,回报国家与社会,激励新教师爱岗敬业,为乡村教育奉献力量”。李卫春说道。

图为三家学区中心校开展师德培训会
为给乡村教育提供更坚实的教学质量保障,李卫春创新青年教师陪带模式,采用“4+x”模式,即听课——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最后,组织教学比武课,鼓励新教师多轮练习、录课反思,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此外,学校重视教研活动,规定每周二、周四开展教研,内容涵盖教学困惑研讨、听课磨课及课题研究,有效提升教师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在推进布局调整的同时,三家学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充实教育力量;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通过提供丰富的培训机会、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此外,学校还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关怀体系,提供敬老假等福利,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与幸福感,确保教师能够安心教学,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图为李卫春与教师谈心谈话
在李卫春的带领下,学区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打造“一校一品”特色文化,三家中心小学以纸浆画、服装设计、舞乐队和足球队为特色,转角房小学的冰雪运动和刻纸独具魅力,磴上小学则以树桩盆景和乒乓球为亮点……这些特色项目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图为三家学区中心校开展特色文化课程
“在专家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更加科学、系统,特色更加鲜明,为乡村学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李卫春表示,三家学区计划对现有学校布局进行优化整合,打造1至6年级全寄宿制学校,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家长接送困难的问题,让学生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李卫春在教师团队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等方面积极探索,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实践成果,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谈及未来,她表示,在开全开足各学科课程中,积极探索特色教育项目,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通过加强团队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与教学质量,让三家学区在乡村教育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优质教育的典范。
李卫春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在乡村教育的广袤天地间闪耀,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人坚守初心,以满腔热忱与无私奉献精神,为乡村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奋力推动乡村教育向着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为均衡的方向大步迈进。(王利新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