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经典《道德经》读后感
作者:刘全森
朗诵:大梅
老子的《道德经》全文5000言,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藏哲理,首尾贯通!
老子,春秋时期人,是我国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
他与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
在修身上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
全书共计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是自然。
“道”字在书中出现73次。
这部书有六大特色让读者看后回味无穷!
一:文简意赅,文短味长;
二:妙用比喻,妙用对句。
三:文笔朴素,浅显易懂。
四:善于用矛盾说明事物相互转化的自然法则。
五:以明理的散文笔调为本,读起来琅琅上口。
六:力求文工,辞正理备。
此书自问世以来,历朝历代对其注解有千家之多,连西方的哲学家也把它奉做圣典读本细细研討,用心揣摩。
黄老派引用其义,称其为:“君人南面之术”。
养生家称其为:“安身立命”之说。
战争家称其为:“谈兵论战”之德。
帝王家认为它是:“治国安邦”之策。
书中有多少经典文字,哲理说教,含义深远,思想广博的论述啊!(以下引用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足者富。
死而不亡者寿。
柔弱胜刚强。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强梁者,不得其死。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治大国,若烹小鲜。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物壮则老,兵强则亡。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没有读过《道德经》或中华国学经典书目,而办下多少悔恨终身的错事而没有改正的机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
有人因为一言不合而大动干戈,鸡飞狗跳!
有人因一件小事不趁心意而挑起事端,二败俱伤。
有夫妻之间因一点小小的误会而心生怨气而劳燕分飞,各奔东西。
父子之间一言不顺,立马反目视若路人。
邻里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搞得剑拔弩张,看着对方不顺眼!
有人追求锦衣玉食,美服华堂!
有人想贪图安逸,不劳而获,过上纸醉金迷的日子,
有人把婚姻作为生活的跳板,想通过高价彩礼变身富贵生活!
有人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梦想一夜就发财!
现实是无情的!
生活是严肃的!
人生之路是坎坎坷坷的,
生命之歌是有高低起伏的!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为我们写下了洋洋洒洒,句句璀璨的奇文华卷,仔细阅读,用心思考,面对现实,领悟真谛,不走弯路,大道至简,前路宽广!
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李耳先生唱赞歌!
向不朽的经典大作《道德经》行敬仰的目光!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