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平民著文章
—— 读庄木老师《绿野春意》有感
庄木,原名乔建国,1965年生,农学硕士,就职于事业单位,正高级工程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等。出版了《双桐雨潇潇》、《极度抑郁》、《绿野春意》、《倔强的紫荆花》、《疏影横斜》、《秋雨无声》六部长篇小说。在网媒、纸媒发表诗文四百余篇 ,作词作曲二十多首。主编的《农村安全面面观》入选全国农村节目。
我和庄木老师认识是在两年前一个文学微信群里。老师创作特别勤奋,经常见他往群里转发他的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寓言故事等等。我非常喜欢读他的作品,常常在他文后留言点赞。后来加了微信,一起切磋文学创作,交流音乐演唱技巧和体会,使我受益匪浅。由衷感叹: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庄木老师人品正直,谦逊低调内敛,就像一位邻家大哥,朴实忠厚,可亲可敬,平易近人。遗憾一直因为生计忙碌,尘世有隔,不能当面向老师讨教一二,素未谋面。庄木老师曾给我邮寄来他的三部著书,分别是《绿野春意》、《极度抑郁》、《倔强的紫荆花》。老师对我的真诚和信任令我非常感动。捧读老师大作,为他的才情和智慧倾倒,可以说崇拜仰慕已久。后来又读到石家庄日报客户端记者李雅莉对庄木老师的采访录《心向光明,不惧黑暗》,我才了解到,庄木老师因为读书写作眼睛过度劳累,导致患眼疾已逐渐失去视力。他的好多作品都是在电脑上通过语音进行盲打而成的,创作的艰辛,无法用语言描述,太不容易了。了解了庄木老师的创作过程和身体状况,我不由得感到很疼惜,泪眼婆娑,进而对老师的顽强拼搏精神肃然起敬。
早就想为庄木老师的著书写点儿东西,但是一来苦于才疏学浅,笔力不足。二来农家的生活,柴米为大。所以这种想法就一直搁浅到了现在。每每看到书桌上庄木老师的赠书,我就会很惭愧,自责自己太懒惰,辜负了老师对我的真诚信任。

庄木老师的《极度抑郁》是以城市园林建设为题材展开情节的。他的《倔强的紫荆花》是根据他的那段研究生生活写下来的。这两部书的生活背景距离我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对于一个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家庭妇女来说,庄木老师的那部《绿野春意》倒是很贴近我们的生活,非常接地气,所以让我一直印象深刻。这是一部描写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辽阔的华北平原农村地域风俗画。我跟着作者的思路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小说以牛老才三儿牛三沾的奋斗史为主线,通过种地、买肉、打工、跑白钢、承包土地、竞选干部、带领群众创业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件,翔实地描写了农民为改变命运所做的奋争,遇到的无奈及成功的喜悦等,并通过描述朋友与朋友、父与子、弟兄之间、官员与商户、干部与村民、乡亲与乡亲间各种复杂社会关系,描绘出一幅真实可感的农村社会众生图景。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三十年间中国农民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种种际遇冲突 ,呈现出对时代的真实记录。
庄木老师是从农村走出去的研究生 ,他心系故乡,深知农民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把他们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并为他们表达倾诉喜怒哀乐,为他们鼓与呼。体现了心系底层的文学立场,情系平民的写作姿态。庄木老师在他的自序中写道:……只要一得闲 ,最想去的地方仍是家乡那方热土。最惬意得是在田埂上散步,聆听啁啾的鸟鸣,仰望碧蓝的天空,吮吸新鲜的空气,或跟家人、乡亲们聊聊天,关心一下他们的疾苦、收入、保险、子女上学等现实性问题,分享他们的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庄木老师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 忧患着人民的忧患 ,无愧于人民的孺子牛!小说《绿野春意》别开生面,地气盎然,真实可触,引人入胜,称得上是一部人物活灵活现,世情斑斓多姿的现实主义力作。我向广大读着朋友强烈推荐庄木老师的这部《绿野春意》!

授权作者简介:白素平,河北省正定县人。1967年出生,中师文化。做过十多年教师,是省散文学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员、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院士、正定县民俗散文学会会员。作品发表在《北方农村》《河北农民报》《小说月报》《作家美文》《中国当代优秀作家散文选》《诗天子》《文学篱栏》《创作大赛》《文悦圈》《生活短笛》《岚山诗话》等十几家媒体网刊平台。获奖作品有小说《自作孽》散文《我家厨房的变迁》《感恩父亲》《三访西柏坡》《母亲——永恒的丰碑》《常怀感恩之心,长存报恩之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