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学医同学相识在高中,那时他报专业时,立志学理科,理想当一名大夫,而我则选择了文科,与医学无缘。我的同学就这样努力学习,胸怀着治病救人的坚定志向,考取了医学院。
多年以后我们在校庆的聚会上相遇了,他给我一种自信的医风和对医学喜爱的印象。我曾让他为我医治颈椎病,在他精心治疗下,我的颈椎很快就康复了,再见面时,他还关切地问我说:“颈椎好了吗?”我说:“已经好了。”这让我深深地钦佩他,使我能够了解他高超的医术。后来我发现,我每次见到我的这位医生同学,都是在我感到一种病痛折磨时,我不能以高兴的心情见到他,他每次都镇定地给我开药,让我做检查,说一些关于给我治病的事,我能从他的目光中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在除去病痛后,想一想自己竟没有在痊愈时说声谢谢,或者认为那是在打扰他,像是把他忘了一样,这也是我平日的处事态度。他则作为大夫,我不找他,他并不打搅我,只是在行医时尽自己的力量来为我解除病痛。
有时我见到他时,前来看病的人排队,一个接一个地不停歇,他也是不休息地一个接一个地问诊,为那些来找他看病的患者解除他们的痛苦。看到这种情形,我不过多地和他交谈,快速地拿着他开出的药方,划价交费,去药房拿药,然后离开医院,最后慢慢地好起来,好了之后心里对他心存感激。
有时我在生病时,不知去哪个科室看病,或是怎么办时,就先想到他,想到他高明的医术,问问医者的他,看他怎么帮我治好。我像个小学生问老师那样地请教他,听他的指引,我的同学,这位医者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让我懂得了关于自己的病痛,有时需要进一步诊治,有时是无所谓的。就这样我的同学高尚的医德,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尽量少受到病痛的折磨,尽快地恢复,他解除了我心里许多负担。
也曾在网上看到他的翻阅浏览,渐渐地我也开始看他看过的视频,以他学医当医生的视角,来看这些视频。有些是让我感到很惊喜,有些则让我感到颇有教育意义。看他每天看的视频,已经成为我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作业,就这样虽然我不联系他,让他知道我,但是我看视频,也能感到他业余时间提供给我的帮助。我被他的勤奋所感动,也受着他的教诲,虽然不是直接的,但是这些视频能调剂生活,让我有一种愉快的受教育的感觉。
他内心所追寻的,我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特别是他发的朋友圈的内容,他所宣传的医术,对一些医学术语的解释和对一些给人看病医生的推荐,还有一些医生互相借鉴的医学经验,让我受到教诲,有了对他所行医的认识,让我深感到他是一个谦虚的人。尽管他面对许多疾病,可是他能轻车熟路地给予病人医治。渐渐地,我了解到为什么他总会被选中,去治疗他主攻医术以外的疾病,那是人们信任他,在他的医治下,许多病人的疾病都治好了,人们认为他也能够胜任许多他主治以外的疾病的治疗。
又一年过去了,经常地我会想起新冠疫情刚刚结束时的同学聚会,在那次聚会上,我遇到了身为医者的他,结果那回见面,他就坐在我的身边,也能让我方便地请教他一些问题。从那时起,作为同学的医者,他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也让我了解到许多医学常识,既有利于身心,又有利于生活,使我的生活变得一帆风顺,他是我宝贵的同学医者。
2024.12.25
作者简介:陈红,天津市人,乡村作家,《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爱文学。从2018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是散文和诗歌,也有小说。曾获全国第三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三等奖。2023南国文学优秀作家。作品曾经刊登在多家网络和纸刊文学刊物上,有《都市头条》、《南国文学原创版》、《海河文学》、《中国乡村》、《红罗山文学》、《红罗山书院》、《滹沱河文学》、《诗路文风》、《西散南国文学》、《南国红豆诗刊》、《青春诗刊》、《安徽诗歌》、《茉莉花语的远方》、《文学百花苑》、《陇东黄土地文学》、中国现代文化网、百度、今日头条、顶端新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