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答苏武书》
声声马嘶胡笳里,
八月北天南雁飞。
遥望故人千里外,
母亡妻死又何归。
叹李陵
自古艰难惟一死,
悲哀莫过名先亡。
余生心死胡庐里,
且认他乡作故乡。
余读《答苏武书》,感甚深焉。观陵之一生所为,去其祖广也甚远。其求功名心者,不谓不强。然率军出战,力竭而降。惜身而实死,求功而名亡。半生之雄图,竞成画饼;半生之颓心,终成草灰。辛弃疾氏曾有词形容李陵云: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此语宜哉!
陵之悲剧,首推武帝之失。陵乃初生牛犊,不知深浅,帝为积年老龙,应知高下!应筹庙堂,居中调度,武帝责也。使陵率五千步卒远征而无后援,可乎?然陵之悲剧,非惟他人之故,亦乃己取之因。数战力竭,不能自死,俘亦可不降。不降未必死耳。匈奴向敬不畏死有节者,苏武其例也。其降之初,帝尚留其全家,使人迎之。公孙敖误报陵练匃奴军,乃斩其母妻。此固汉武误听人言,然设陵之不降,乃有举家族灭之祸乎?陵一步错,步步皆错,以致丧家丧国,留居异国,翻作故乡。与苏武长别,惟余半生悔怨而已。与苏武比,一求荣反辱,一求死得生。无他,惟求功名而无节义感也。史迁谓之国士,不亦谬乎!余读《答苏武书》,惜史迁之走眼,叹李陵之背运。壮哉苏武,惜哉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