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甫诗四皓说起
作者:段海波
忧以天下,乐以天下!
也许是家国天下一种人文情怀吧,商山四皓和桃花源记已经深深植入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密码中。歌咏四皓似乎是古代贤达俊杰的一项必修课和命题作文,千百年来四皓主题历史文化遗产影响深远。
唐代史诗《三吏》《三别》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杜甫在中国诗坛的现实主义创作耀眼千年。
毫无疑问,浪漫主义李白诗仙和现实主义杜甫诗圣是大唐诗歌艺术创作的两座高原上的高峰。
从杜甫1440多首诗作来看,他和李白相关的有近20首。王维、李白、郑司户和苏少监先后仙逝。他们四位都是杜甫特别欣赏的文艺天才。
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李白43岁时在长安数侍游宴,酒醉中被唐玄宗召见,使气耍怪洋相百出,抬脚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出尽风头宣泻不满。第二年(公元744年),他被高力士、杨玉环、张垍等人设套谗毁,唐玄宗赐金放还,驱逐出皇城,三月出长安,越秦岭入商州东下,在商山寄情山水赋诗抒怀。44岁的李白孟夏和31岁的杜甫在洛阳相遇,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趣味相投,品酒吟诗,怀才不遇,知音难求,惺惺相惜。
杜甫十分同情李白的遭遇。李白对杜甫情同兄弟,和杜甫、高适军漫游梁宋(开封至商丘)的时候,吟诗作赋,采药炼丹,写与杜甫的诗现存有4首(其余散佚了)。
杜甫晚年在《昔游》诗中写到四皓,一方面他受传统文化的醺陶,史书和陶渊铭《桃花源记》《桃花源诗》的影响,对古代知识分子家国情怀意薄云天是一种敬仰崇拜,另一方面也是因李白留恋商山忘返,受其感染唱合,怀念与诗仙李白的交游情谊,对政治和人生的感慨,留下诗歌一绝。
李白一生对四皓非常崇拜,三次来商州,写下《商山四皓》、《过四皓墓》、《秋夜独坐怀故山》、《别韦少府》等五言古诗,写了《答张相公》、《览镜书怀》等五言律诗。在商洛李白还写了《山人劝酒》、《答杜秀才五松见赠》、《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东武吟》、《赠韦秘书子春》等诗作。
在《全唐诗》卷222,《昔游》后半段,杜甫诗云“赋诗独流涕,乱世想贤才。有能市骏骨,莫狠少龙媒。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吕尚封国邑,傅说已盐梅。景晏楚山深,水鹤去低回。庞公任本性,携子卧苍苔。(市骏以下,言果能求贤,则商山、诸葛、吕尚、傅说之流,世岂少其人哉!惟甫漂泊楚山,终当为庞公高隐耳。)
诗以咏怀,杜甫感叹人生得失悲凉。他是河南巩县人,天宝中授京兆府兵曹参军,肃宗时任左拾遗,后弃官去成都,晚年流居湖南来阳,酒醉弃江亡。诗圣杜甫忆昔日游幽燕所见,感人才济济,谁能求贤?如果君王能求贤,世上岂只有商山四皓、诸葛亮、姜太公等人吗?叹自己终于庞德公一样漂流楚山。
《昔游》全诗较长,大意为回忆过去他曾与高适、李白同游,在山东单父台上赋诗闲聊,说到关于人才的问题,诸如汉张良策划太子刘盈请四皓出山、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任军师等等,而自己则和庞德公(东汉襄阳人,躬耕岘山,与诸葛亮、徐庶等友善,荆州牧刘表数请不出,后携妻子隐居鹿门山,采药以终)一样,携家漂泊,终老山林。
诗圣杜甫与诗仙李白的交游情深,虽没来商山,但对四皓仰慕已久,放歌抒情怀,为商山四皓文化留下一串难得珍珠。
这些给我们学习研究四皓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遗存,陶渊明、李白和杜甫歌咏商山四皓的诗和其他诗书歌赋联系起来。
难能可贵的是,丹凤籍国内外著名作家贾平凹、陈仓、陈年喜、王家民等秉承传统,继往开来,创作出大量有秦汉风骨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传承了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延伸和放大了商山四皓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整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开拓视野,融入新的时代文化元素,为新时代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历史养料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