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大如年,过年去葛丹。12月21日,河北省海内外名人名企交流协会采风团一行21人,在冬至这个象征团圆和希望的大节气到来之际,一大早七点出发,分乘五辆车,一路西行,向井陉县南峪镇西葛丹村驶去,探访这个因东晋时期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炼丹而闻名于世的神秘村庄。

为了迎接采风团的到来,西葛丹村委会领导做了不少准备工作,在东葛丹村至西葛丹村较窄的路上岔口,有人接应指路,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到许多温暖。九时许,五辆车全部到达,受到热情的接待。
按照安排,上午爬山寻访葛洪炼丹仙人洞。据记载,葛丹村,原名西白彪村。康熙年间,因东晋道教名士、著名的思想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曾在村西的大台山中采药炼丹,而改村名为葛丹。1947年,将葛丹村分为东葛丹村和西葛丹村,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一书,对研究中国炼丹史和古代化学史有着重要价值。采风团此行的目的,就是落实县委领导关于多来井陉采风,多多宣传井陉的精神,挖掘井陉千年古县古村落悠久历史文化,助力井陉乡村振兴,农民致富。

在村书记王建元领路,村妇女主任王二鹏压阵带领下,采风团一行人沿着原生态的仅容纳一人的崎岖山路,蜿蜒向上前行。
虽到冬至,阳光灿烂,万里无云。灌木荆栌,漫山遍野,梯田石墙,野草及腰,一片冬景。路边和山沟里不时有一棵棵粗壮的柿子树,鲜红的柿子依然软软的挂满枝头,让久居都市的人们欲摘不能。
山间不时有一处处遗弃多年的石窑房子,每个房子都有故事。有兄弟俩两家房子建在一起的,有一大家子人建房住在一起的,很难想象,那些年他们是怎样在这异常艰苦的半山腰开山采石建造了精美的石头房子,并在山上开荒种地生活的,据王建元书记介绍,后来都是因为水源短缺需要挑水上山费时费力而弃房下山的,石窑外墙精致完好,屋内则墙泥落尽,一块块石头全部裸露出来,无不感叹农民都是种地建房的能工巧匠。
举目远望,山路蜿蜒。1000多米高的大台山巍峨挺拔,天生灌木密密麻麻,山谷迂回,攀岩向上,到半山腰,王二鹏指着北山说,你们看,右边那个山腰有个山洞,外形像女人的眉毛一样美,以前放羊的人就把羊群放到这里避雨,取名就叫“美人眉”,真是天生造化,十分贴切,自然神奇。
王二鹏指着最高的山顶陡坡说,上边的柏树,就是她父亲和村民们亲手栽种的,看着它,就像是一片片绿色的春天,永驻山间。在村里土生土长的王二鹏对山里的一切了如指掌,“小时候经常跟着大人上山,你们看,路边这些黄栌,在我小时候只有指头粗,现在都有碗口粗了。”看得出,她对大台山的一草一木充满深情。
愈行路愈陡峭,不时有人滑倒,但寻道问仙,一睹洞容的恒心不变。何永利院长原定不上山,但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推动着他一路前行,在仅有一脚宽容纳一人攀岩而上的崖壁洞底,他毫无畏惧,和大家一起爬上了仙人洞,欢呼声回荡在山谷,他的写作必将妙笔更生花,赞誉满井陉。
仙人洞幽深,外形齐整,内里很高,据测有三层楼高,石壁上有各种形状的钟乳石造型,中间有河沟,河沟上有自然形成的仙人石桥,当时洞内水源丰盈,真不敢想象,当年葛洪是怎样在这荒山野岭野兽出没的大山中,发现这个山洞,并在这里居住,采药,炼丹,也许这就是自然造化,天意助之吧。
往里行走,洞顶渐低,在手电照耀下,洞顶倒挂着一丛丛冬眠的蝙蝠,这些大山的精灵也有着葛洪一样的仙风道骨,修炼丹心。再往前,是仅容纳一人爬过的洞道,爬过去,上边还有一个洞穴。
站在仙人洞口向南眺望,群山似大海的波浪状定格,万木覆盖山野,西葛丹村在群山环绕中展示着它的古老和新生。今天的西葛丹村,正依托其悠久历史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中草药种植的乡村振兴之路,种植了知母、射干等中药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沿路返回,拄杖扶之,回望洞口,思绪翩翩。
下午,参观了村庄。在村委会会议室,村书记王建元、院长何永利、执行会长刘世芳、井陉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崔彦文等分别讲话,介绍村史、葛洪村历史等,期望大家通过采风,多多宣传葛丹村,写出好作品。
一天紧张的采风活动圆满结束。葛丹村四面环山,山多地少,能坚守在大山深处振兴乡村实属不易。祝愿葛丹村因地制宜,依靠山地草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山羊养殖、鸡猪养殖、中药材种植,走出一条振兴致富之路。
撰稿:薛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