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操场,小幸福
我是教师出身,师范毕业后自然就当了老师,也自然住进了学校里。校园里,一排排教室整整齐齐,大礼堂宽敞无比,能容纳三百多人开会。大大的操场是标准的四百米的跑道,跑道外那高高的大杨树挺拔入云。教室里书声琅琅的声音,操场上你追我赶的身影,课外活动时孩子们欢笑呐喊的快乐,充实着我的生活。清脆的上课铃响过,上千人的大院突然间安静了,让我心无旁骛地坐下来看书、备课、批改作业。那些日子,虽然有些单调,却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规律。后来,结婚,生子,可爱的女儿又跟我们在这校园里姗姗学步、咿呀学语,跟小姐姐、小哥哥们玩耍,可开心了!每天清晨,我准时带着我的学生,在操场上跑步、做操,开始一天的学习。
后来,因为工作变动,我几次搬家。虽然房子越搬越大,可院子却越来越小。再后来虽然搬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可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因为我们的家离学校越来越远,喜欢晨练的我,只能到大街上去散步了。
人到中年,我有幸来到济南工作。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房子。看了好多小区,好的买不起,差的不中意。后来,还是朋友给我提供了一条线索,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区,虽然高低不平,可听说小区里要建一所学校。“不纠结了,就选它。”我的兴致来了!我们刚搬进新房,坐落在小区中间的学校破土动工。自打那天起,我每天早晨起来后,都到工地上转转看看。隔着护栏,在机器轰鸣中,看教学楼在塔吊升降中一天天长高,看操场在开山平地中一天天扩大。还站在山顶上想象着校园的崭新面貌。好像是自家的孩子等着上学似的。学校落成了,塑胶跑道的操场建好了。一早一晚,我也理所当然的成了学校操场上的常客。跑步,健身,呼吸新鲜空气,还有寻找自己童年的影子。
十年前,为改善住房条件,我们看上了现在的小区。交了首付,可到了选房时,我们的条件受限了。我们老两口跟女儿统一思想,选择了一处南邻小河、西临学校的位置。有人劝我们:离河太近,流水不断,影响睡眠。与学校为邻,虽然孩子上学方便,可天天吱呀乱叫的,吵得慌。可我们有我们的理由:我们早已经习惯了以校为邻的书生之气。不过,新学校建成了,招生了,可封闭式的管理让我望校兴叹,只能隔着高高的铁栅栏,远观校内的动静。特别是那个大大的操场,有时空无一人,显得有点冷清,更让人觉得可惜。心里话: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能规划处一座标准化的操场不容易呀。可偌大的一个操场,咋不让居民进去活动呢?就这样,我还是喜欢这所学校。每天放学时刻,我就会站在小区的院子里,透过花墙,看孩子们穿着校服、挎着书包,背诵着唐诗宋词回家的样子。最让我激动的是星期一的早晨,我会站在操场外的高处,聆听雄壮的国歌奏响,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着孩子们整齐列队小手高高举起。
国庆节这天的早晨,我突然从微信群里看到街道居委会的通知:“根据广大居民的要求,经过有关部门的协商,决定从即日起,学校操场定时对居民开放。”关闭着的学校操场大门终于要打开了!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邻居们都相互转告,电话、微信,你传我,我传他,生怕有人不知道。
下午四点,在家过节休息的人们,穿着运动装,领着老人孩子,抱着篮球、足球,兴高采烈地跨进了学校大门。人们走着,跑着,运动者,也议论着:“真没想到,居委会给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你说这操场一天才开放两个小时,可就觉得这幸福指数提升了好几倍。”“好事要办好,咱可得要做到:遵守纪律,爱护公物,不吵不闹,文明锻炼。”
深棕色的跑道上,年轻人正在慢跑,脸上不仅挂着汗珠,也露着笑容;绿色的足球场上,孩子们脚下生风,运球、盘带、突围,向着球门奔去;家庭羽毛球比赛正你退我挡,白色的羽毛在空中飞翔;小姑娘们正在四四方方的白色方块上跳房子,那彩色的衣裙、黑色的马尾辫儿在起舞、在跳动;健身器材边,几位长者边活动、边交流,满足感溢于言表。
大操场,小幸福。清晨一小时,晚上六十分。我们这些爱运动的人们真正体会到了以校为邻的优越感。历史上,“惜孟母择邻处”,现如今,学区房价更高。而我们这些老古董,以校为邻,找回童心。走进大操场,感受小幸福。与孩子们为伴,好像真的返老还童了。在这难能可贵的操场里,体会着夕阳的美丽。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也走进了希望的春天。
(作者;李召新)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