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过山水:回望庐山
作者:陈希文
一个幸运的机会,我和老伴去了庐山,实现了我们多年的夙愿,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一大早,我们从南昌乘车,向北行进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庐山。庐山东濒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北望浩荡东流的长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据导游介绍,庐山像椭圆形的橄榄球,有300多平方公里,90余座山峰。奇峰异嶂,飞瀑流泉,峰巅湖池各具风采,是以“奇、秀、雄、险”享誉中外,也是天然的避暑胜地。
庐山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自汉晋以来,就有历代名人骚客竞相前来游历,使庐山成为历史上文化、学术、宗教活动的重要处所。加之许多特有的人文历史遗迹,又使庐山的人文景观居于十分显著的地位。
庐山怪绝嶙峋的岩石,层出不穷的奇峰,别有意趣的谷地,更使庐山魅力无穷。以高而论,当属大汉阳峰,其海拔为1474米。登峰顶,西北数百里,可极目江汉。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登上峰顶,运筹治水方案。司马迁把他写进了《史记》。此崖人称“禹王崖,”供人凭吊。以奇而论,当推五老峰。山势高峻,壮伟奇特。“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这是诗仙李白唐天宝十五年的诗云,将高峻挺拔的五老峰身躯和对它的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远眺五老峰,似并排列立的五位老人,因其绵延如屏,浩翰神奇,被列为庐山诸峰之首。
“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白居易把庐山四季胜景各有不同作了形象的描绘。这锦秀谷“绣”在何处?它是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经早期冰川作用,形成的平底陡壁的山谷。谷内奇花异草,花开四时,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故名锦绣。我们沿锦绣谷盘山小道前行,一路上峰谷相间,高低起落,石径崎岖,曲折多趣。可谓曲径盘空,峰回路转,步移景换。整个山谷中,素雅圣洁的牯岭玉兰,含苞欲放的庐山芙蓉,纯洁端庄的多叶草,风雅华贵的庐山瑞香……真是百花遍野,春光常住,令整个山谷温馨浪漫,让人沉醉。
谷中花奇,石也怪异。谷两边石峰对峙,千岩竞秀,断崖天成,气象万千。这里有蟾蜍石的蛙吞云,游仙石的仙踪渺迹,人头石的岌岌可危,以及“观音梳妆”、“双狮戏球”、“莲花缀谷”、“鹰嘴探壑”等奇巧布局的怪石群。人们给峰岩取雅名赋予传说,为锦绣谷增添了神韵。
庐山雾多。四季有雾,夏季为盛。当天身临其境,云雾潦绕,云遮雾罩,感受真切。我们站在险峻的龙首崖观云,更让人领略神境的意韵。崖下多山涧水瀑,峻峭的崖壁间四季云飞雾起,当团团云絮自崖下山谷向半山腰腾起,缓缓向崖首漫来时,云游浪卷,峰峦、石壁、劲松皆风光隐现,神秘莫测。立于崖上,清风拂面,天际苍茫,人有如腾云驾雾,仙境云游之感。
再看雾中的龙首崖,宛如一条苍龙,在云端翱翔畅游。云雾散尽,苍空如洗,在阳光下,山崖闪烁着淡淡的青光,显得格外清新。远远望去,是一幅苍龙昂首的剪纸画,轮廓清晰,浓烈诗意地粘贴在蔚蓝的天幕。
庐山山多、谷深、壑密、峰秀、石奇、松翠、雾绕,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难怪苏轼《题西林壁》中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下午我们乘小火车来到三叠泉景区。三叠泉实际不是“泉”,而是三级瀑布顺流而下。千万年以前,庐山山体运动,引起地面间歇性抬升,形成了阶梯状地貌,山峰间的溪水从谷口下跌时,分三次落到三级阶梯上,形成瀑分三叠奇观。一到三叠,落差155米,且每叠各具特色。一叠笔直下垂,一倾而下,浪花翻滾,似云非云,似花非花;二叠呈弯曲状,如雪如雾,似水晶帘一样悬挂半空;三叠急流下泻,巨声轰鳴,一直泻入深潭中,如珍珠洒落,冰玉坠地。我们下到数百级台阶,站在第三叠抬头仰望,发现三叠泉抛珠溅玉,宛如白鹭千片,上下争飞,场面煞是壮丽,让人叹为观止。据说李白当年游此抒发绝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浪漫的表达手法真是神来之笔。
庐山景多名胜,参观中我们看到山城建的别墅群。导游说这块风水宝地,很早就被西方列強看重入侵。十九世纪末,英、美、德、意等国強行在景区中心牯牛岭“租地”开发,兴建别墅。这独具风韵的山城别墅群,就是列强侵占我风景名胜区的见证。
在近百年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庐山更是与时势相联的政治名山。许多风云人物在不同的时期,相继在庐山演绎着不同的历史事件。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在庐山建有多处行宫,每年夏天都要在庐山召开反共会议,开办军官训练营等。中共领袖毛泽东及高层领导人也曾多次登庐山,指点江山,商谈国是,运筹帷幄,议定安邦治国之策。我们参观了弛名的“庐山会议旧址”,这里曾是中共三次庐山会议所在地,会议在历史上举足轻重,令世人瞩目。
庐山,自古以来就深受众多的文人墨客的青睐,并成为隐士、高僧、名道的向往之地,政客、名流的活动舞台。如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巜史记》;陶渊明归隐庐山创田园诗风;白居易筑草堂于庐山留下美文;李太白千古绝唱,唱响庐山……。浩若烟海的名文、诗词、歌赋,使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美景交相辉映,融为一体。这里尤为提到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1959年登临庐山时即兴创作的《登庐山》七律诗:“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这七律诗气势豪迈,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一代伟人叱咤风云、高瞻远瞩和雄才大略。同时,庐山不仅见证了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别具一格的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汪洋恣肆,力透纸背。1993年,庐山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建造了规模宏大、格调高雅的“毛泽东诗碑园”,毛泽东题写的律诗、绝句的手迹,镌刻在碑亭上。参观至此,我被领袖的伟人风范和卓越超群的书法艺术深深敬仰。
一天紧张的参观游览结束了,当我们返回住地时已是皓月当空,繁星满天。老伴对我说:“听景不如看景,到了庐山,我们整天都在奇山异石、深山峡谷中穿行,这险奇秀美的风景是在其他景点看不到的,这次旅游让我大开眼界,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对老伴的说法我亦深有同感。午夜,我久久难以入睡。庐山那一幅幅美丽秀色的画面不时地浮现在我的面前,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千古绝唱不断萦绕在耳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忽然眼前一亮,伟人毛泽东的警世名作才是我最欣赏和钟情的。
我向往庐山,钟爱庐山,时隔几年后又回望庐山,因为我深深地眷恋着祖国这块秀美神奇的风水宝地。
2024年12月23日于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