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暮穷途】(七十六)
作者/三木秉风(周凤森)
人类世界将从资本之物权回归社会之人权,这是人类文化的道德需求
佛教的慈悲源于众生平等与万法皆空,基督的慈悲源于救世天赋与大爱无疆,道家的慈悲源于阴阳合德与道法自然,儒家的慈悲源于以德配天与仁义礼智,回 教的慈悲源于信主唯一与言行清 真,世界上能够长久恒世的主流文化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内修灵魂、外范言行,即灵魂高尚、言行规范!在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上,天地之缘让黑、白、黄、棕各色人种,或相杂而居或隔海相望,一切万物当并育而不相害,一切大道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应如兄弟姐妹般手若连枝、爱若情伦。民族间实行平等尊重与文化包容,这既是人类最高思想的要求,也是人类王道政治的基本要求。然而,帝国文化所导向的政治方向并非如此,往往与道悖离。西方二千余年的帝国文化发展向人类证明“自由、平等、民主”的口号永远是国家利益的遮羞布,而不是人类共同利益的大爱无疆。
从考古学观察,自人类历史发展二百五十万年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种族的人们,在与自然抗争以及自我生存发展中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文化及社会存在形式。例如沿海地区的海洋冒险文化,平原地区的农耕文化,高原地区的高山文化,赤道热带地区的热带文化,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沙漠文化,北极地区的冰雪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千万年来已深深根植于各地域民族的基因之中,从而形成气候性、地域性、民族性、种族性文化差异。
伴随着这些文化而来的就是各种不同的社会管理制度,也就是当前世界仍然存在的原始性管理制度,奴隶制管理制度,封建制管理制度,资本主义管理制度,社会主义管理制度,而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社会,全世界目前只存在于理论之上,还未有一个国家在实践。人类长期形成的民族习惯和自我管理模式及政治社会制度,应当平等对待相互尊重,而不应当以本地区、本民族的社会政治标准去衡量甚至干预其它民族生存发展模式。
近二百年里,世界舞台几乎是以丛林法则为主的西方文化唱着主角,西方的宗教,西方的哲学,西方的科学,西方的文化形态,西方的价值观,西方的政治模式,西方的经济模式,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西方的金融运营模式,百花齐放!伴随着西方国家崛起的同时,西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科学家等同时也享誉世界。资本主义出现后,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历史上前所未见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让“人权”变成了“物权”的附属权,劳动力价值定位于名副其实的创造财富的工具体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制度的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对土地的依附关系是不同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的经济、政治力量的不断壮大,例如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在19世纪中叶,先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甚至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大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的落后手工生产方式扫清了道路,由此几百年来资本主义思想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且继续将人类导向层状深渊。
什么是资本主义?国际上最权威的说法是,所谓“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其实“主义”就是思想主张,资本主义就是以资本逐利主导社会中枢的主张,它将人作为工具,置于与机器、厂房、能源等同等重要的位置。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资本帝国的殖民开拓,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与土地兼并创造了条件。到18世纪,以英国等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中,出现了社会需求与手工业生产的矛盾,从而工业革命爆发了。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也导致百分之二十的人口掌握了世界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然而资产阶级的矛盾变化所带来的周期性危机,以及对大自然的破坏,威胁到了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
在全世界没有找到一个各民族都能接受的社会政治制度之前,各个国家各自应当按照自己的传统模式有序发展着。在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非洲的原始部落依然存在,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国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甚至帝国掠夺时,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社会、小奴隶主制、大封建庄园主制,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几千年来,社会存在形式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各民族的发展、进步以及相互交流,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也仅仅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形成,是资本主义“利益性文化”的产物和当今的理论依据,世界必将从资本之物权回归社会之人权,这是人类文化的道德要求。
西方文化的二元化与东方文化的一元化才是人类价值观差异之处,人类的未来往往从社会制度选择的那一刻起天命就已经注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又在不经意间被掌握主导选择权的人以其思想所绑架,突破矛盾重重的二元思想束缚,走向一元思想太极一统,也许是人类摆脱冲突的不二选择。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