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里的安徽
作者:王根杰
在央视《百家讲坛》的璀璨舞台上,学者魏新先生以其生动的笔触,将安徽的风采勾勒得栩栩如生,如同一幅细腻的水墨长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身为安徽的儿女,我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抑制的自豪感,仿佛被这片土地的神秘魅力深深吸引,对家乡的眷恋与向往在心中燃起熊熊烈火。
安徽,被誉为中国的“文化书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秀丽的自然风光,如同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心灵的深处。对于我这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安徽的魅力让我魂牵梦绕。“书房”之名,源自于安徽深厚的文化积淀。宣纸、徽墨、宣笔、歙砚——这些中国文房四宝的瑰宝,皆诞生于这片土地。它们不仅是书写的工具,更是安徽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每当我想象自己在安徽的书房中挥毫泼墨,心中便涌起无尽的喜爱与向往。
我成长于一个江南小镇,与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仅百公里之遥。安徽的自然景观对我来说,如同梦幻仙境,令我心驰神往,百看不厌,引以为傲。这些巍峨的山峰,如同镇纸般沉稳地坐落于江淮大地之上,壮丽的山川景致如同一幅幅灵动的水墨画卷,在我面前徐徐展开,让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美丽的徽派建筑就是书房笔架,游走于山水庭院之间独特的徽派建筑,更是为我对安徽的倾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一排排错落有致、粉墙黛瓦的建筑,如同精美绝伦的画卷,让我沉醉于其间的美妙意境。
在安徽的书房中,品茗赏茶是一种极致的享受。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以及我出生地的祁门红茶等名茶,它们的茶香四溢,仿佛让我感受到了安徽人民的热情好客与质朴纯真。在品茶的过程中,我仿佛能够触摸到这片土地的灵秀与灵动之美,加深了我对安徽的热爱。
安徽的憧憬与向往,也在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安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闻名遐迩。臭鳜鱼,这道安徽名菜,虽然名字中有“臭”字,但正是这独特的发酵香味,让人难以抗拒。鱼肉鲜嫩无比,入口即化,再配以特制酱料,更是令人回味无穷。毛豆腐,其表面金黄的绒毛,初看可能让人犹豫,但这层绒毛赋予了它独特的口感与风味。煎至金黄,淋上特制酱汁,那鲜美的味道足以令人沉醉。
安徽的点心也是一绝。黄山烧饼,外皮酥脆,内里软糯,散发着香甜的气息;石耳羹,清淡爽口,石耳的独特口感令人难忘;池州米饺,多元化的馅料选择,味道层次丰富;安庆小笼包,汤汁浓郁与包子的口感完美融合,令人难以忘怀。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让我对安徽的文化与生活方式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安徽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有这片土地上民众对文化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宁静乡村,都可见到民众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高度尊重。安徽人民重视教育,崇尚文化,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充满书香与墨香的理想国度。近代以来,桐城派、徽派文化等文化瑰宝,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文化的坚守与追求,让我满怀敬意与向往。
魏新先生笔下的安徽,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书房”,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安徽人民的热情质朴与淳朴善良。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我深深向往安徽,热爱家乡,向往这片弥漫着书香、墨香、茶香与美食香气的土地;热爱这里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每一次对安徽的遐想,都是一场心灵的盛宴,更加促使我热切期待着能够再一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地方,感受它那独一无二的迷人魅力。
【作者简介】
王根杰是“立体营销”与“差异化经营”著作的作者、农资立体营销理论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从事农资营销领域二十余载春秋。曾在国有化肥、农资企业、供销系统、粮食流通领域供职;在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先后任营销常务副总、总经理等职;在四川化工控股集团九禾股份曾任副总经理、磷复肥总经理; 曾任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部门总监兼任中农舜天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现被业内十几家业企聘请高级顾问和培训讲师,日常写些营销和行情方面的文章在各大媒体上发表。先后被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化工报社 ,农资导报聘请为专家和智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