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菊”,那份惦念
图•文/鲁新建
人这一辈子,如果有什么兴趣爱好的话,大都与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过往经历有关。比如说今年十月份在宝鸡举办的菊花展,我听说后,从西安坐高铁,专程赶到宝鸡中华石鼓园(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去游览观赏。
我在宝鸡生活了26年的光景岁月,”我的第二故乡”人文,生态,宜居效能环境优美,沁人心脾。我从居住在宝鸡植物园,观赏第一届菊展的人头攒动,到这次举办第十五届,“菊绽幸福路,共筑中国梦”的紧扣主题,声势浩大,我几乎每场不拉,都要拍些照片留纪念,凑个热闹闻菊香。似乎只有这样做了,我心里才觉舒坦,才不辜负菊花,她那富有的尊荣与俏丽。
菊花在我的记忆中,是我的童年时期,在家乡的田野里,我们一群村里的孩子,挖野菜时,一个爱调皮的男孩,将一朵野菊花,从身后插在女孩的发辫上,惹得女孩满野地的追赶打闹。男孩边跑边喊道:送你一朵花,领你回我家。
菊花的爱意表白,那时我只是感到玩耍戏闹而好笑,内心里,却根本没当一回事。
菊花性味甘苦寒,清热祛风。在我的印象中,我出生于六月炎热的天气,生性内热虚火容易上炎。每当我面红目赤,外感风热,疔疖子突上脸时,母亲总是随便搞一把野菊花,外辅一些蒲公英,晾干切碎后,用它熬水喝。没过几天,不用看大夫,就会见效痊愈,很是管用。如今,我时常总爱想起,母亲生活在儿女身边时,那份百般的呵护与温暖,让我能够象雨后春笋般的欢愉生长,格外健壮。
以后我忙于上学念书,高中毕业回到村里,早出晚归重负不堪的体力农活,整天累的我腰酸背痛,这种生长在田间地头,马车道边的野菊花,随着疾风知劲草的起伏飘落,陷于平凡之中的我,再也无暇光顾,去留恋菊花卑微飘忽的身影。它的素昧平生逐渐淡出我日益开阔的视野,早已被我抛在了脑后,不见了踪影。
八十年代初,我当兵来到祁连山下的文殊沟,面对满目苍凉的荒山秃岭,花红草绿是我连做梦都难以见到的稀罕奇物。野菊花久违的身影再次映入眼帘,我还得致谢军旅生涯中的一次邂逅相遇。
那是我当兵后的第一个国庆假期,文殊沟出现了西北少有的晴好天气。雨过天蓝草绿,白云随秋风飘荡送爽。阳光照耀下,耸立在我对面的那座文殊山峦,绵延伸展的脊梁身躯,如隆起的青春肌肤汇聚于山顶的最高处,彰显出无穷的向往与魅力;我们在紧张的作训放松之余,不由使人喜出望外,好生期待。
当时,从师部来文殊沟团里讲课的新闻干事王保义老师,他看着天气不错,又逢节假日,就相约我们几个报道员一起去爬山,目标就是文殊山顶上矗立的那架三角航标,一处我们久居山沟,时常让人高山仰止的地方。
那天有王老师陪伴,我们几个新闻班的学员兴致高涨,一路喜悦欢快,冲锋在前。而王老师则不紧不慢,缠绵于山间的奇景异色,不时蹲下身来,拈花惹草,且兴趣盎然。
忽然间,他用手指着崎岖山路的低洼处,掩映在碎石骆驼刺、芨芨草丛中的一簇菊花说:这太神奇了,在这荒山野洼里,竟然长有野菊花。快看,还有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呢!我急忙凑上前去查看,只见黄灿灿的菊花瓣上,一只黑红相间的花蝴蝶,忽闪着翅膀贴近花蕊,一幅恋恋不舍的样子。
见此情景,我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风,把它吹它到了荒山沟里。王干事面带微笑着说:可能是戍边报国的浩荡东风吧!我又问:那么蝴蝶为何而来呢!王老师则意味深长地说道:那自然是它的妩媚与香气了!
这一幕难忘的景观奇遇,我后来从王老师,军旅诗人笔名(翼华)的诗集《飘不远的云》中,偶然间寻到了端倪:在一首题名为《秋菊》的诗句里:
许多花草,坐着风的列车
正在迁徙遥远的寂处
或许它们也有天堂
我只沉迷翘楚的菊花
像一群钻出地平线的孩子
把阳光的线条
蓬松在秋天的头顶
有只蝴蝶从云朵飞来
落在龙爪菊草上
一动不动
好像少女卷发上的发卡
………
六年后,山洼里的那一丛丛菊花,我与它再次意外重逢,并镶嵌在我的个人恋爱人生经历中,被视为珍宝,收藏至今。
那年的八九月份,我的恋爱对象,经过热心战友们的牵线搭桥,从老家长安县远道而来,她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从云端飞来;她乘坐着风驰电掣的172次特快列车,穿越千里河西走廊,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个祁连山下神圣而又偏远的文殊沟。
我们相约好,一起去爬山观景,还是那条布满绿色的小径,还是那一丛丛翘楚于杂草之上,黄灿耀眼的野菊花,她俯身小心翼翼地摘下,爱不释手。我俩一路攀登,情不自禁地追忆着风华往事,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又妙趣横生。
她出生在山东邹县,孟府之乡,自幼受教于孟子”仁者爱人”礼数,崇尚”爱人者,人恒爱之。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文明礼仪㓎染。她从小迫于生活压力,随父母离乡背井,落户于秦岭山脚下的西万路旁。母亲村里务农,父亲在养路段上工作。田间地头,马路边常见的野菊花草,是她朴实直爽欢快人生的体验;是她性格倔强,做事自强不息的象征。
她连续复读三年,方才考入西安师专中文系;她说在大学语文阅读中,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优美达心,是她对家乡的眷恋,对普通而平凡生活挚爱的真实写照。
我俩登上文殊山顶,眺望诗与远方,畅享美好人生。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万千景象,在此尽收眼底,生灵活现。她下车停靠抵达文殊沟的酒泉火车站,还有驶向嘉峪关方向,象绿毛虫蠕动前行的绿皮火车,一览无余,如梦如幻。眼前的此情此景,我们为此所感动,两颗憧憬着希望与未来的心灵,同在一起跳动!
欢聚总是短暂的,随着两人爱情生命之树的开花结果,我们在军地两地分居的牵肠挂肚中,近百封信件的鸿雁传书,积淀成为我们建立小家庭后,相濡以沫的生活印记。往来书信中,有她对我错别字的圈点纠正,对褒贬词句的爱意解读;对我新闻写作的“背书”鼓励;每封来信中,都饱含着她对爱情含义的深切表白,都㓎润着两人心心相印的真情流露。
不久,在她寄来的一封印满”蝶恋花”的生日贺卡封面上,我却读出了她内心那份意味深长的关切和问候:我与你爱有多深,思念就有多长。然而,欢聚时的那份快乐和相守,却还飘浮在那朵白云之上,我期待着幸福细雨降临的那一刻!
八八年的十一月份,在秋冬轮回之际,我终于回归到了三秦宝鸡,这座陕西的重要工业城市,人称“小上海”的姜城堡。在通信团整齐排列的宿舍楼,优美的营区绿化中,我惊喜万分地看到摆放在院内花坛上盛开的鲜亮菊花;每一朵都在争艳流芳,都在热情地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致意,在迎接着我从大山沟里的远道归来。
后来听说老团长林根龙,特别叮咛负责调动我的战友说:你调谁来我不管,但这个人的人品一定要可靠,你首先要把好关。
第二年,集团军在坦克十二师搞合成兵种演习,团长派我为团里的通信分队打前站,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我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全团的嘉奖表彰。
宝鸡市创建双拥模范城,通信团需要派人参与军民共建,军地协同办公。团长对我满怀信任地说,你能写会照相,工作责任心强,你去最合适!
进入九十年代,在军地亲朋挚友努力帮助下,我与家属真正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欢聚时刻。老团长听说我爱人调来宝鸡工作,居住一时没处着落,他考虑再三后,硬是从机关单身宿舍楼里,挤出一间空房子让我们先住下。林团长来看望我家属时说:张老师,请不要见外,军民都是一家亲嘛!
老团长九三年转业苏州吴中区后,我们依依惜别。我和家属在部队小住后,游牧似的居住迁徙,三番五次,移情别恋, 最终安居于渭滨区教师公寓;一处与宝鸡市植物园相邻的园林景观示范小区,一处名为百合花城,祈福”百年好合”,见证我们美满幸福生活启承转合的地方。
著名作家茹志鹃在《百合花》小说中,有段情节描述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一位担任连队通讯员的年轻战士,他插在枪筒上的那支野菊花;还有他从村上年轻媳妇家里借来的那床里外全新的棉被子,撒满枣红底被面上的百合花……
老一辈革命文学作家的笔墨留香,为我人生描绘无悔青春生命画卷,铺就了最炫亮的底色。
今年六月,我前往苏州拜访分别已久的老团长。我乘坐公交车按照他指定地点下车后,一位推着自行车的老者笑呵呵地与我打招呼,我眼前徒然一亮,情不自禁地一个立正行军礼后,紧握老团长的手说:林团长,我真想您那!
在老团长的住所,我见到了依然安静祥和的老嫂子,还有可爱调皮的小孙女。在小院子里,老团长依然保留着他喜欢养鸡下蛋的生活习惯。嫂子介绍说:他在十二师通信营当营长时,就爱好养鸡。后来到了通信团,转业退休回到家里还在喂养,就是放不下;他总想着自己养的鸡最靓,下的蛋好吃!
老团长在参加他的老乡战友,我曾在坦克十二师新闻办的老首长毛远峰的书画展时,他江浙口音的快人快语,谈笑风生,军旅风采依旧。三十年后,我能与老团长欢聚在苏州吴中区,一起合影留念,让我由衷地感受到,这是人生一种别样的景致与福份!
我在离开苏州时,本来不打算再打扰老团长,准备悄然告辞;然而,我正准备离开酒店前台时,服务员却递给我一盒精美的礼品说:这是一位姓林的老者带给您的,请收下!
我望着盒面上的几个大字,不由自主心头一热,一股暖流顿时涌遍全身:苏州名茶,碧螺春。
我喜欢菊花的盛开,她不惧卑微而若仙高雅;她穿越百花寂寥,仍不改吐露春之心声;她敢于问界释怀恰似心灵飞虹;她蓬勃的性情与向上的品格,使我时常想起《西风颂》中,著名诗人雪莱,那首与菊花的寓意属性,完美契合与诠释的诗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谨以此文,告慰悄然远逝的青春岁月,感恩即将过去的龙祥年瑞;新年将至,让意随秋冬流转,心悟春夏相恋;我在此真诚地祈福山舞银蛇,能换来万象更新;我抚慰那份初始的心,更贴切地温暖使命,励志前行,当忠贞不渝!)
2024年12月24日于西安市,长安区
作者简介:鲁新建,60年出生,陕西省长安区人,兰州大学新闻系自学大专学历,80年入伍在西北装甲兵从戎十三年,历任部队师、团新闻报道员、干事,军地双拥办专干等职,获得新闻工作优秀成绩三等功二次。转业后相继在宝鸡图片社,宝鸡摄影学校,西安陕西正爱救助服务中心从事秘书文字材料撰写和摄影作品拍摄工作。业余爱好创作诗歌,散文,评论,摄影等文学作品至今,在军队地方报刊及网络媒体刊登发表作品百余篇,其中有十余篇参选荣获比赛奖并收编于文学作品专辑。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吴建辉(兼)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