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作者:王淳娜
朗诵:相逢一笑 大梅 安湛 牧歌
音频配乐合成:大梅
北方冰城的美丽
翻开它仅仅百余年的历史
江畔一个小渔村的兴起
清政府守不住后花园
北大荒广袤的土地
稀少的满族人
海参崴散落的女贞族
不断被沙俄强占 或因战败割让
1898年黄河大决堤的水患
中原连年大旱
颗粒无收 饿殍遍地
上千万的人因饥饿被夺走生命
清政府下令打开山海关的闸门
长城以南的汉族人
才踏上这片后花园的土地
逃难的百姓
如同饥饿给予的指令
他们浩浩荡荡
走在举家列队的路途上
北上 北上 一路北上
大批的人口
纷纷涌入这片广阔的荒原
纷纷落脚松花江畔哈尔滨
1897年沙俄签条约建中东铁路
需要大批的劳力需要各行各业
全长横跨黑、吉、辽三省
以哈尔滨为中心 西至满洲里
东至绥芬河 南至旅顺口
由此引入
商贸 中介 领馆 银行
引入外国侨民
当地小商小贩儿酒家餐饮
按需求供应的买卖瞬间汇集
百姓以生意养家以农耕为生
此时已形成哈尔滨早期繁荣
然而当倭寇的军队
如同踏入自己家园的态势
入侵这片肥沃的土地
当二战被救助的犹太人
多至两万或更多入住哈尔滨
与沙俄五年侵占遗留的侨民
哈尔滨的建筑趋向欧式风格
以及日本人建筑的大量楼群
瞬间覆盖老道外繁华的地带
当1934年日本人
从俄国人手中购入中东铁路
并迅速向北线延伸扩展
全长贯通哈 齐 牡 佳
连线大小兴安岭
只为掠夺那些宝贵的资源
地下煤炭 原始森林的木材
大豆高粱源源不断被运走
日本人在中国横行霸道
烧 杀 抢 夺
人民早已是殖民地的奴隶
十四年啊!
十四年在倭寇的魔影下
遍地是斜挎战刀的宪兵
遍地如同马迭尔门前的特务
令人惊悚的
惨绝人寰的731细菌部队
到处抓人
苦难的百姓水深火热
清政府一向软弱无能
无力阻止大烟鸦片流入中国
虽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
依旧有北方愚昧的百姓
染上吸食大烟的恶习
家破人亡的惨景
妻离子散的家庭 历历在目
却流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那是三座大山的压迫
那是黑暗而高寒的长夜!
萧红曾写《生死场》《呼兰河传》
然而就在那最黑色的绝望中
依然有醒来的热血
依然有燃遍大地的星星之火
依然有为民族的解放事业
而前仆后继的勇士……
赵一曼逃跑的小路
小路一曼街坐落烈士的雕像
与那白色的东北烈士纪念馆
道里区依旧留有
李兆麟将军被暗杀的地点
是他们用鲜活的生命
用奋勇牺牲的历经
才换来了人民幸福的今天
哈尔滨是祖国解放最早的土地
仅仅百余年的历史啊
你走过了时代的变迁
你走过了历史的沧桑
你走过了失去家园的日子
你走过了黑暗苦难的长夜
而今天的哈尔滨
已是哈夏音乐会的浪漫
已是东方小巴黎的风采
已是冬日里冰雪节的壮观
夏日松花江的夜晚
中央大街永远是那风靡的火爆
值此二零二四
它美轮美奂 彩灯旋转
人潮如海洋般 灯光璀璨
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涌动
游客闪动在夜幕下的哈尔滨
行走百年特色的“面包石”
身边是流光溢彩的霓虹
头顶是扑面的字幕灯匾
上面写满“中央大街来且了“
“咱爸咱妈都挺好“
“吹吹松花江的晚风“
尽显哈尔滨人的热情
尽显寒冷中的火热
尽显亚冬会开幕的前夕
哈尔滨人张开盛情的怀抱
哈尔滨人用热烈欢呼的双臂
打造一条冬季走廊的文旅
打造冰雪盛宴的文化
以及冰城人那特有的浪漫
东方小巴黎的美貌
如此盛情正融汇于整座城市
融汇于中央大街那震撼之美
融汇于卢浮宫1:1建筑的奢华
以及超大型冰雕建筑的惊艳!
然而哈尔滨
依旧是北方偏远的地域
依旧是相对落后的经济
依旧是寒冷地带的贫瘠
依旧有着久远苦难的阴影
北大荒的苍凉
没有富裕的家底儿
没有四季如春的温度
没有沿海城市的富裕
欠缺千年文化的积淀
然而我们依旧传承着北方人
那豪爽奔放的热情
那质朴善良的真诚
我们依旧是祖国昨天的长子
曾经重工业城市的奉献
惟愿借助旅游的热量
能带火黑龙江的经济
一如那瞬间盛开的昙花
愿它永远绽放
犹如那满城芬芳的丁香……
愿亚冬会成功举办异彩纷呈
我们哈尔滨人喜迎八方来客
喜迎来自亚洲及各国的健儿
喜迎代表着青春和友谊的团队
愿所有落脚哈尔滨的游客
都能记得曾在哈尔滨的日子
愿全球都能知晓美丽的冰城
知晓东方美丽的哈尔滨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