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恭亲王为什么无语
周言 作
网上见一文章
说清代晚期,八国联军破京而入
带路人竟是龚自珍儿子龚半伦
其后,龚半伦做英国公使翻译
谈判中百般刁难恭亲王
亲王怒斥
你等世受国恩
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
龚半伦反唇相怼
我等本为良民
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
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
只得乞食外邦
今你骂我是汉奸
我却看你是国贼
恭亲王一时无语以对
唉!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半伦言真是让亲王深有感触
否则,亲王何以哑口无言
而不能理直气壮
而不能振振有词
诗人周言不得不诗评一番
为国贼而不知
为汉奸而不耻
皆中华败类也
让中华峻才虎卧而龙盘
这是中华民族之大不幸
当道而不任才而举者
当道而压没贤才
真是国贼也
贤才外流而又反害中华
即为汉奸
国贼与汉奸皆过街之鼠
人人皆可喊打
2024-12-24
于长白山下海兰江畔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历史场景,通过清代晚期恭亲王与龚半伦之间的对话,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和民族情感。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扮演了带路人和翻译的角色,这使得他在谈判中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位置。当恭亲王指责他为汉奸时,龚半伦的反驳揭示了底层民众和知识分子对清朝政府腐败和无能的不满。
诗歌中的评论部分表达了诗人周言的观点,他认为无论是导致国家人才流失的统治者(国贼),还是那些因为国内环境恶劣而被迫服务于外国势力的人(汉奸),都是中华的败类。诗人呼吁应该任用贤才,反对压制人才,并指出这些行为是国家的大不幸。
这首诗利用历史事件来批评历史上以及可能现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官场腐败、人才流失等,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深切关怀的情怀。它不仅是一首关于历史的反思之作,也是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强调了正确用人的重要性以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正义的责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诗歌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虽然基于史实,但具体的对话内容可能是出于文学创作的目的而虚构的,因此不应将其作为严格的历史记录来看待。此外,对于历史人物的行为评价往往受到后世视角的影响,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