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五仙观
作者:孙幼明
朗诵:侯玉婷
若要说起广州又称羊城的典故,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提起的,那就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五仙观。它静静地守候着岁月的流转。五仙观,一个承载着无数传说与历史故事的地方,它的每一砖一瓦都似乎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近日再次踏上这片熟悉而又神秘的土地,心中涌动的不仅仅是对往昔的回忆,还有对未来无限的憧憬。
五仙观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广东通志》等文献记载,远古时期,有五位仙人骑着五色羊降临广州,带来了稻谷种子,教民耕种,使广州成为富饶之地。这五位仙人分别是黄帝、伏羲、神农、女娲和颛顼。为了纪念他们,后人在他们降临时的地方建立了五仙观。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五仙观的牌坊时,我的重游之旅便开始了。牌坊上“五仙观”三个大字,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庄重而神圣。跨过门槛,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空气清新,四周静谧,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这份宁静。过了牌坊,登上几级台阶就到了山门,山门上写着几个粗壮有力的楷体大字“五仙古观》落款是清同治“文渊阁大学士两广总督瑞麟”所书。沿着石板路缓缓前行,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不一会儿,一座古老的殿堂映入眼帘——这就是五仙观的主体建筑。殿堂前,几株老榕树伸展出粗壮的枝干,为过往行人提供阴凉。走进殿堂内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位仙人的雕像,他们或坐或立,形态各异,但无一例外地流露出超凡脱俗的气质。这些雕像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五仙观精神的象征。据说,这五位仙人代表着不同的美德和智慧,他们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生活理想。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五仙观内的人气也渐渐旺了起来。有虔诚的信徒前来参拜,也有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片土地进行对话。而对于我来说,这次重游五仙观的经历,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上的回归。在这里,我找到了久违的宁静与和谐,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联系。早在多年前,由于我担任越秀区文联副主席,曾在观内的“紫烟阁”举办过《孙幼明诗书画展》众多领导和名家参加了开幕式。有一年区有关部门举行征下联活动,因观内留有一对楹柱,上联写着“羊去石存遗踪宛在“但下联只有四字“垂荫有年”另四字因遭损坏内容不详,遂举行面向社会的补齐下联的征联活动,当年我还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后经考证,所缺的四字为〝瑞应灵贶垂荫有年。”
后殿则是岭南第一楼,牌匾由广东著名书法家商承祚所书。岭南第一楼是五仙观内的一座城楼式建筑,建于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比广州越秀山上的镇海楼还要早6年。楼基用红砂石砌筑,上建栋宇巨檐,形成一座轩敞的楼台。楼内悬挂着“岭南第一钟”,重约5吨又称“禁钟”,如果城内发生失火或重大事故才会敲响,但大钟自掛上后几百年间从未被敲过,足以证明广州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好地方。
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早于2013年就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还在五仙观的西边新建了《南粤先贤馆》。用于纪念先后入粤的56位先贤为岭南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重游五仙观,让我感到这几年五仙观的建设除了增加了很多可供展览的文物资料和游人休息的地方以外,在整个五仙观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结合的挖掘上也有了很多新的发展,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所以说游览五仙观也是作为广州人寻根问祖的有益之旅。

作者 孙幼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文学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越秀区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多次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人,羊城优秀音乐家,已创作歌曲近百首,主要作品有《广州近代革命史组歌十首》《永庆坊》《广州有条北京路》《新广州》《文脉长流大湾还》《广州中医院院歌》《广州供销社之歌》《广州丰采公司司歌》《思绿环保公司诗歌》《复大医院院歌》等,作词作曲风格清新秀雅,政治站位高,艺术水平较高,是著名音乐家陈小奇先生的学生和入室弟子,人称广州红歌王子,广州历史红歌第一人。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开设网上公益《微音乐讲座五十讲》培养音乐人才一大批。2022年9月在广州举行孙幼明词曲作品音乐会。

朗诵 侯玉婷,广东广播电视台资深主持人,国家级主任播音员,中央电视台特邀主持人,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2020年荣获广东省文联、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布的【百期抗疫作品展】特别奖。曾获首届金话筒全国十佳节目主持人称号、第十一届亚运会国家特别贡献奖、新中国建国60年60人全国优秀主持人奖、全国法制十佳主持人大奖、亚洲地区十佳主持人奖等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奖项。1990年入调中央电视台成功主持第十一届亚运会,获得国家体委中央电视台特别贡献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