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央广网北京12月23日最新消息,2024年12月22日,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在上海诞生:上海港2024年第5000万标准集装箱装卸成功完成。这使得上海港成为全球首个吞吐量突破5000万大关的集装箱港口码头。从而创下全球港口发展史的最高纪录,并推动上海港连续15年吞吐量居全球第一。
长江奔腾,东海浪涌,回顾历史,全球瞩目。199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03年突破1000万标箱,之后迎来快速增长期。2005年位于长江吴淞口沿上海浦东海岸外与杭州湾口东海交汇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正式挂牌推动了上海港向深水、数字、智能、绿色综合现代化发展。2006年、2011年、2017年连番跨越2000万、3000万、4000万标箱的历史关口。如此30年来,当年孙中山设想的“东方大港”一一上海港,吞吐量增长了50倍,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人们站在上海港生产智慧指挥中心大屏前,一幅世界地图铺展开来,一条条航线从上海港密集向外辐射。及至2024年,上海港迎来送往1.56万艘次集装箱船舶,平均每天40多艘。它们沿着350条外贸航线,穿越辽阔的大洋,驶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个港口,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如今的上海港,连接着全世界。中国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与综合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经贸往来,就具象在一条条航线中,汇集在5000万箱/年的吞吐量上。
同时,上海港不断增强腹地辐射能力,中国内陆地区的集装箱通过水运、铁路、公路,源源不断运往上海港,再发往全国,或走向世界。
今晨,笔者志清从上海港务局公开数据库获悉,上海港5000万标准集装箱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提升。上海港的成功,除了身处第二大经济体这个“中国因素”,还有令国际班轮公司怦然心动的“上港因素”。统计显示,2022年,上海港远洋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港时间,比新加坡、伦敦等13家全球主要港口平均在港时间短0.69天,即平均每船节省16.5小时。没有哪家船公司能拒绝这样的效率。
支撑上海港效率提升的,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进步。2017年底,上港集团打造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并自主研制智能管控系统,为码头装上“智慧大脑”,此后一路改进优化。如今,设备平均作业效率较开港初期又提升30%以上。相比传统码头,洋山四期人员减少70%,综合效率提升30%,人均劳动生产率为传统码头213%。作为全球能效最高的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今年吞吐量预计超过700万标箱。
同时,上海港频频在绿色化领域打造标杆,率先推出绿色燃料加注服务等新业态,全面配备岸电设施,预计全年连船艘次和节电量增长250%和200%,满足了国际班轮公司对清洁能源、绿色低碳的需求,也成为吸引船公司的重要原因。
上海港枢纽地位的提升,离不开政府部门及口岸单位的改革创新。上海市交通委与上港集团打造出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促进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实现一站式服务、一门式查询、一体化监管,让船公司体验了“分钟级”全流程业务办理,“一门式”物流追踪等体验。
上海港5000万标准集装箱吞吐量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港口的实力,更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韧劲。如今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世界航运市场三大指数之一。上海航运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推出全国首个航运指数期货——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线一年多成交额超3.84万亿元,成交量和活跃度远超境外同类品种。
笔者志清认为,上海港首创全球年5000万标准集装箱吞吐的历史记录,见证了世界港口全球化的进程。上海港见证了国际航运中心的兴衰,浓缩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1994年以来,国际远洋航运大发展,让供应链不惧遥远,越是遥远越有比较优势,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上海抓住这一波浪潮,在2003年以来的20多年里,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年均6.5%以上增速,先后在2004年、2010年超过釜山港和新加坡港。从2010年起至今连续15年,上海港始终雄居全球港务吞吐量第一和数字、智能、绿色“三箭齐发”的前例!为此特赋《芳草渡》为评为贺。
烟波渺,
泛群舟。
朝迎旭,
晚霞收。
吴淞南向浦东头。
桥跨海,
联小岛,
港区稠。
鸥翔远。
航笛返。
塔吊龙门锦片。
全遥控,
货循流。
全球冠。
箱不断。
沪堪牛。
一一2024年12月24日凌晨时事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冰心文化传媒网顾问、《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