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24年12月21日(冬至,纪念孟子去世2313年。第二天,孟子教育研究院成立),为让每一个人都精彩,“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之“三标课堂”走进位于中国亚圣孟子故里的邹城二中,与近1500名师生共享《高分作文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受到热烈欢迎。培训会由济宁市名校长仲崇波先生全程激情主持。在现场高快作文环节,孩子们从两个作文题《跨越时空,与孟子对话》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中任选一个,进行“高快作文限时测评改”,现场评选出了“高快作文之星”5名,孟国泰先生向他们颁发了奖品。今选张鑫垚的佳作,后附张鲁娜老师的评语,以飨读友。
穿越千年的风霜雨雪,我看见了一位生于战国的巨人,他在动荡的社会中传播仁政思想,于战乱的时代里将儒学发扬光大,他便是“亚圣”孟子。我于是走上前去,与这位思想巨人对话。
您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我回答道:“今日中华青年应是如此。”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想有所作为,必经一番磨练,人如钢铁一般,愈是敲击锤炼,愈能显现其锋芒。君可见,司马迁身受极刑,仍不敢心中之志,终成《史记》之作;君可见,李时珍走遍山水,却不变自我本心,著就《本草纲目》;君可见,王进喜不惧艰险,仍厉行身之重任,开发大庆油田。“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人生亦是如此,唯有历尽千帆,纵然遍体鳞伤,我们仍是奋勇前行,相信“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您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我回答道:“今日吾辈青年当是如此。”
孔子曾言:“朝闻道,夕死可矣。”纵观古今,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心中之正道,或奉献青春,或献出生命。观古,可见清末中国羸弱动荡之时,于辛亥革命之后,无数青年走上街头,无惧压迫高呼:“誓死一争,还我青岛!”鉴今,诸如秦玥飞、黄文秀等青年,将青春播撒于山野,将生命滋润于乡村振兴的土地。“虽千万人,吾往矣!”为寻心中之正道,中国青年不计代价,只是向前走,在前进的路上,保持风雨无阻的心态,直达舍生取义之追求。
您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回答道:“今日新时代青年必定如此。”
生于矞矞皇皇之盛世,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于无数机遇挑战之中,我们保持着一颗亘古不变的心,那是兼济天下的仁心,砥砺奋斗的决心,投身于国家建设的初心。
看如今的中国,“嫦娥”奔月,“蛟龙”深潜,“天问”探日,“祝融”访火。在取得无数辉煌成就之后,历史的接力棒也传递到我们手上。“千帆会海阔,风好正扬帆,”此时的我们正值努力奋斗的大好年华,吾辈青年必将肩担国家富强之重任,绘我国强盛之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不懈奋斗。
说完这些,我拱手示意,向这位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巨人说再见。您消失在历史的浮尘与往事中,但您也将您的伟大思想烙印在无数中华儿女的灵魂中。如今盛世之中国,我们替您见证了,今后中华之伟大复兴,也将会由我们去实现。
张鲁娜老师评语
文章以“穿越时空,对话‘亚圣’”为线索,构思新颖,将个人成长经历与孟子思想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碰撞,令人耳目一新。作者通过对话形式,深入探讨了孟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展现了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对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深刻思考。文采斐然语言优美,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个人经历到历史对话,再到现实思考,层层递进,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紧跟作者的思路,产生共鸣。整篇文章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思想性,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