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青绿线
作者:季志林
莽莽的巴丹吉林沙漠有一条神秘的铁路,这条铁路始建于1958年,因为保密的原因,多年来在中国的版图上没有任何标识,默默的在风沙中躺了六十多年。
它就是曾经通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唯一的军事专用铁路,昔日的航天人骄傲的称其为“大漠生命线”。
2022年12月25日,解放军报》以《向功勋铁路告別》为题,正式宣布清绿支线圆满完成63年航天运输任务光荣退役的消息,全国各新闻媒体及各大网站均予以转发。
“功勋铁路”,这是何等的荣耀!足以说明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
作为铁路维护管理的一名老战士,我曾经与这条铁路相伴二十四年,和成千上万个战友们一起,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洒在这条魂牵梦绕的铁路线上。
2022年夏天,趁着清绿支线还在正常运行,我和我的老班长闫喜六等八名战友乘坐轨道车沿着清绿支线走了一遍,看望了坚守在铁路沿线小点号的部队官兵,向我们曾经付出过青春热血的铁路作最后的告别。这里有我洒下的滴滴汗水,有我走过的深深足迹,也有我们亲手建设的座座营房,虽然战士们的面孔是陌生的,但他们的身影却是最熟悉不过。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无法到每个小点都看一看,那必须安排整整两天才能看完。然而在环境最艰苦的67公里处,也就是兵们称之为垭口的地方,我停留了将近一个小时。其实这里只有一个三米见方的防沙房和两个防沙兵,但是这个地方是全线风沙最大最容易埋道工作生活环境最艰苦的区段,它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所以总想多看它几眼。
走一路,看一路,回想一路,216公里的路程,我们用了八个多小时。
这是我最后一次看望清绿支线,我和它此生有缘,感情至深,有生之年再能看它一眼,心里踏实。
临了,我们眼含热泪再次和清绿支线挥手告別!
几天前,我曾经的老部下、刚从铁路管理处处长任上退休几个月的张建军同志和我通电话,我自然要问到清绿支线目前的状况,他告诉我清绿支线从106公里处移交酒额铁路之后,0一106公里处便没有任何运输任务了,目前只留下几十人看守铁路设备和营房。因为移交后造成事实上的割裂,他们将这一段称为南区。
“今后南区没有任务了,这么多的军产会怎么处置?”转业之后,我始终牵挂着这条铁路的命运,所以关心的问道。
“以后可能会移交给酒泉市,前些日子曾经有一些企业打算对这一段铁路投资开发,但是都因资金不足再无下文,如果无人投资开发,最终方案可能就是将铁路拆除。”张建军回答道。
“这是一条功勋铁路,可不能一拆了之!它承载着中国航天从无到有的光荣使命,是发射中心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见证者,况且,目前所有设备状况良好,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啊!”听他说可能会将铁路拆除,我有些急了。
“老首长,我和您的想法一样,我知道您对咱们的铁路感情特别深,不愿意看到铁路被拆除,可是我无能为力啊!”
“你虽然退休了,但人还在部队,可以向上级机关反映我们的意见,建议保留这一段铁路,这条铁路是我们铁管处的根,根断了,部队的历史也就中断了,我们将无法面对天南海北的战友们,也不好向后世交代,你要想方设法做工作保住这条铁路,至于保留之后的开发,应该有很多选项。”
说到这里,我的思绪不由自主转入对这段铁路未来命运的思考之中……
这里留下了几代官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兵精神,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修建清绿铁路是当年建设综合靶场的先决条件,没有铁路,所有建设物资将无
法进入场区。1958年5月,英雄的铁道兵十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开进巴丹吉林沙漠,靠着人抬肩扛建成这条铁路,成为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开路先锋!从此,为了修建和维护这条铁路,无数人付出辛勤汗水,无数人贡献出青春年华,还有许多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任凭环境恶劣,风沙肆虐,这条铁路始终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六十三年来,圆满完成了导弹、卫星、载人飞船以及人员物资运输任务,为共和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这条铁路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如果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培养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将是何等的意义?
这里生态保护完整,沙漠景观别致,完全可以建成休闲观光景区。
在铁路正线70公里处,你会看到茫茫无际广袤辽阔的大沙漠,在这里才能真正体验到天高地阔。唐代大诗人王维出使居延时,曾经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绝唱,让无数人对边塞风光产生神奇联想,但是若没有到过大漠中的经历,没有仔细观察沙丘流动的线条变化,没有沐浴过大漠的朝霞与落日,是万万体会不到这雄壮浑厚的美妙意境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首先是不与民争地,其次是在106公里的铁路线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2个点号,个个点号都保持部队驻守时的原貌,有现成的铁路设备、机车和营房,吃住行条件稍加改善即可投入商业运营。至于游购娛,相信那些长期从事旅游开发的专业公司面对浩瀚的大漠,定会拿出经营之法。更重要的是这里南临兰新铁路,交通极为方便,北靠东风航天城和额济纳胡杨林景区,西接天下雄关一嘉峪关乃至敦煌莫高窟,东连张掖七彩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这些景区既有独特的自然风貌,又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探索宇宙的神圣事业,个个都是独具特色、声名远扬的旅游胜地,连接起来堪称为大西北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我曾经观察过,尽管这些景区多为国家AAAAA级景区,但存在一个共同的短板,那就是缺少休闲娱乐项目和设施,如果将清绿支线南区建设成休闲度假区,使之成为游客们紧张旅行后的放松歇息之地,让人们感受戈壁大漠的宁静深邃,远脁祁连雪峰的雄壮巍峨,静观无边沙海的连天波涛,倾听裕固少女的动人歌声,分享沙山滑行的美妙快乐,岂不是在这条黄金旅游线路上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如今,北方人能飘洋过海到三亚去过冬,我相信,南方人也会坐上飞机高铁到大西北观光。对于长期生活在拥挤喧闹的城里人来说,这一片天地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里军营设施齐全,是组织青少年夏令营的理想之地。
现在不少学校都会在暑假期间祖织学生开展以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夏令营活动,但是组织工作面临不少实际问题,譬如住宿,住宾馆成本高,住野外不方便,甚至缺乏合适的活动场所。如果在青绿支线办青少年夏令营,不仅解决了住宿、吃饭以及活动场所等问题,而且能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受到军营生活的熏陶,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还可以到卫星发射中心参观学习,对于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来说,将是一次生动的光荣传统和远大理想教育。
以上仅仅是我对清绿支线南区开发利用的一点构想,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解决资金、建设、管理等问题,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铁兵精神是力量的源泉,克服困难谋求发展是我们的光荣传统,清绿支线南区的开发,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将是非常显著的,简单的将其拆除实在太可惜。我更相信:航天中心资产管理部门以及甘肃省文旅投资机构中不乏有识有为之士,如果这个地方的开发利用能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这条功勋铁路完全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出于对这条铁路的深厚感情,我写出了以上文字以寄托对曾经的团队以及光荣历史的怀念,当然,更期待有朝一日我的愿景能变为现实,那个时候的清绿支线,必将焕发青春,大放异彩!
2024年12月23日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