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有舍得”
文/段思甜
当我们沉迷在白居易所作的《长恨歌》里,为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缠绵而又凄美的爱情故事感慨时,马伯庸所著《长安的荔枝》给了我重重的一击,它从李善德这一九品芝麻官的视角展开了一段小人物的经历,大抵就是“上头一句话,下面的人跑断腿”的故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站在上位者的角度,高高在上的君王独宠一人,愿意调集全国之力只为心爱的人吃上一口荔枝,这是一件不仅稀有且看似浪漫的事。然而我们并不是上位者,大多数人都只是像李善德这样的小人物而已。君王的一句轻语,是底层小人物的一声重诺,从岭南到长安,很长,长到走了十一日,很难,难到花白了头。
一、从岭南到长安,做事之艰难
为了上位者一口新鲜的荔枝,从岭南运荔枝到长安的任务就像被踢皮球似的落到了李善德的头上,看似有着巨大油水的差事,要是没有够大的陷阱,怎么会兜兜转转落到这个九品芝麻官的手中。那些看似光鲜、油亮的馅饼,实际可能是巨大的牢笼,这是李善德成为“荔枝使”前遇到的第一“难”。
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新鲜荔枝太易变质,而送往长安路途遥远,不可能运往长安,这是一道看似无解的难题,等待李善德的恐有一死,这是李善德成为“荔枝使”后的第二“难”。
到达岭南之后,李善德理清思绪,从延缓荔枝变质速度和提高转运速度两方面进行试验的过程中,经略府却看人下菜碟,婉拒了李善德的资金需求,致使他空有想法,无法实践,孤立无援,这是第三“难”。
凭借赤子之心与胡商苏谅和峒女阿僮建立友谊,和苏谅进行了一次友好的交易,眼看荔枝护送行动有了眉目,消息传到经略府之后,却在路上遭遇经略府暗杀,也是经由此难,李善德明白一个深入人心的道理,“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这是第四“难”。
在暗杀中被林邑奴救下,李善德终于在最后一次试验中发现“分枝植翁之法”和“盐洗隔水之法”争取到十一天时,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想借助朝廷力量四方游走之际,却被告知此路不通。巨大的压力之下“病急乱投医”,将自己的转运之法告知了心术不正的鱼朝恩,羊入虎口,一切归零,这是李善德的第五“难”。
借助神秘人冯元一的帮助,搭上右相卫国公这条线,行事畅通无阻,然而卫国公“自有安排”的想法使得李善德违背了与朋友苏谅的约定,产生了矛盾,经略府的介入使矛盾扩大,意外又随之而来,上头的文书把10丛荔枝改成了30丛,层层加码到经略府又变成了200丛,大唐长久以来的“规则”将阿僮的荔枝园砍得只剩半数,与朋友间乍起的矛盾,是第六“难”。
排查驿站的途中交接的中转站断了,当地没有冰,于是荔枝的运输和保鲜成了巨大的问题,这是荔枝护送任务的第七“难”。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李善德凭借毅力徒步到了有冰的地方,又善用逆向思维,让冰返回去找荔枝,最后仅剩两坛,却也最终到达了长安。任务完成,正当我以为李善德历经万难终于可以飞黄腾达之际,卫国公提出准运的费用加于百姓身上时,李善德指出了卫国公的不妥,于是最后被贬岭南,这是第八“难”,也是最后一难。
二、从长安到岭南,功成之舍得
“他这个人呐,笨拙,胆小,窝囊,可一定会豁出命去守护他所珍视的东西。”
对于李善德最后的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似乎涵盖于情理之中。李善德是个小人物,所以更懂小人物的悲哀,就像在运送荔枝的途中,真心来帮助他的永远是和他一样的小人物,而他不断经历的困难永远是那些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大人物给予的。这也是为什么李善德历经磨难,功成名立,所有一切唾手可得之际,仍有勇气去反驳卫国公的做法,因为他在转运过程中看到百姓疾苦、浪费无度以及上位者对生命的漠视,也深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他的心中有团不灭的火,他不相信“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东西”,他信百姓是本,于是谏言诤诤:“为相者,该当协理阴阳,权衡万事。荔枝于国家,不知相公心中是何权衡,圣人心中,又觉得孰轻孰重?”。有些人质地坚硬,无论怎么变,也学不会像别人一样,为了名利放弃自己的灵魂。
李善德的夫人同样对这一结果没有任何怨言,“这么多年老夫老妻了,我一眼就看出他内心的挣扎。他是真的痛苦,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家人,仅仅是为了一个道理,却愁得头发都白了。二十多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李善德何其不幸,为生计奔波买房还贷,为运送荔枝头发花白、历经苦难;却又何其有幸,得真诚挚友相助,得夫人知己若此。
这千难万险、万般抉择下得来的功劳他李善德舍了,正因如此,他躲过了安史之乱,正所谓福祸相依,有舍有得。
三、从书中到现实,窥见无穷影
《长安的荔枝》奇妙之处在于马伯庸描写的并非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不伟大,不强壮,更没有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浓缩。看这书就像透过一面镜子看到了自己,大多数时候并不富裕,买间不太合心意的房子也要思虑再三,兜里银子不多,却能堪堪让家人温饱,所做的事大多是被裹挟着走,踩到了刀子也不敢吭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遇到难事,低头想办法,就算是不怎么顺利的事情也会有人随时过来在“危房”上踩上两脚,盼望着“墙倒众人推”,那些大人物所谓的成功往往是由小人物的一步一步堆积而成的。成年人的无奈、心酸和固执寻求的若有若无的真理,具有着非常人所能想象的艰难。
然而李善德也有并不普通的闪光点,这是独属于小人物的活法,正如他所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坚守,是有想法就去做的坚定,我愿字字细读,句句斟酌,时时求索。
作者简介:
段思甜,一名在读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