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宗友新作连载
《寒塘荷影》
作者宋宗友(吉林)

《寒塘荷影》诗词与画面结合赏析
作者宋宗友(吉林)
一、诗词分析
《寒塘荷影》的诗句为:
“冷塘残影莲,曾是夏花鲜。
芳尽少闲客,枯姿画韵添。”
1. 首联
“冷塘残影莲,曾是夏花鲜”,诗句描绘了寒塘中残败的荷叶与莲花,回忆起它们在夏天时的鲜艳美丽。这种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兴衰。
2. 颔联
“芳尽少闲客,枯姿画韵添”,说明荷花的芬芳已经消散,来观赏的人也少了,但这些枯萎的姿态却为画面增添了别样的韵味,暗示了一种孤寂却富有诗意的意境。
二、画面分析
1. 主体元素
画面的主体是寒塘中的残荷。荷叶有的残破,有的干枯,有的半浸在水中,有的挺立在水面上。画面的色调偏冷,以灰、褐为主,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水面平静,反射着残荷的影子,增强了画面的静谧感。
2. 构图与空间感
画面采用了近景与远景相结合的构图方式。近处的残荷细节丰富,形态各异,而远处的残荷则逐渐模糊,形成了一种纵深感。
这种构图方式使观者的视线能够在画面中自然地游走,从近处的残荷细节,延伸到远处的荷塘景色,给人一种空间上的延展性。
3. 光影与质感
画面中的光影处理细腻,光线柔和地洒在残荷上,通过明暗对比突出了残荷的立体感和质感。
残荷的干枯纹理、荷叶的褶皱都通过光影表现得栩栩如生,使观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残荷的形态和状态。
三、诗词与画面的结合
1. 意象的呼应
诗词中的“冷塘残影莲”与画面中的残荷形象完美契合。画面直观地呈现了诗词所描述的寒塘中的残败荷叶景象,使人能够通过视觉感受诗句中的情境。
2. 氛围的营造
诗词所营造的清冷、孤寂的氛围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画面的冷色调和残荷的姿态,与诗句中“芳尽少闲客”所传达的人迹罕至、清冷孤寂的意境相呼应。
3. 意境的升华
诗句中的“枯姿画韵添”与画面结合,升华了整个作品的意境。画面中的残荷不仅仅是枯萎的植物,而是具有艺术美感的存在,如同诗句所表达的,这些残荷为画面增添了独特的画韵。
总体而言,《寒塘荷影》的诗词与画面通过意象、氛围和意境的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展现了寒塘残荷的孤寂之美与诗意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