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城有舟,乘风破浪
作者:兰芷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我对凤翔区作协主席杨舟平先生的最初印象。我们是在2009年鲁旭先生的作品研讨会上认识的。当时我初学写作刚发表过几篇文章,杨先生称我为文学新星,我知道这是先生对我的鼓励。他是那种自带文化气场的人,不用问看一眼就知道是搞文化文学艺术的,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那天回家,我翻出老公年代久远的剪贴本,指着上面一篇文章对他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我今在会议上见过,就是凤翔人,人家还年轻得很哪!”看着老公惊讶的眼神,我得意和庆幸地笑了。
光阴如水。我们的相处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原因无它,只因为杨舟平先生是一名法律工作者、法院法官,而且还是法院领导。之后,每次看见杨先生,他都开着警车忙忙碌碌忙公事。虽然我也没做啥亏心事,虽然警车里的他总是笑容和煦,但怪得很,也许是出于对法律和他本人的敬畏,仍不免心中惴惴。我宁可站在路边挥挥手送他绝尘而去,也不奢想和他多接触一会,心里好矛盾。
时间真是个好东西,它不知不觉就纠正了偏见,不知不觉就见不到他开警车的神气而忙碌的样子了。文联开会、作协活动、文友聚会他开着自己的白色越野车,意气风发,儒雅敦厚的杨主席又回来了。作协那些年的采风活动很多,一来二去接触的多了,我才发现杨主席这人不仅才华横溢还很幽默风趣,意趣盎然。的确,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次我在座谈会上发言说自己太爱作协这个集体了,杨主席笑容可掬地说:“爱作协干啥?作协又不给你发一分钱的工资。”大家都笑了:这世上有发钱才有的喜欢,但也有不发钱也很喜欢干的事!大伙心里都明白,对于真正热爱文学的人来说,心之所系从不为稻粱谋。
杨主席不仅幽默还豪爽仗义,2020年我的散文集出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书店售卖,还是请杨主席出面协调才算解决了这个难题。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没有丝毫推辞就答应了,他就是这样像兄长一样关心作协里的兄弟姐妹。不久他的新书《一城烟雨》出版,我兴冲冲去他单位讨要。一路过安保,穿过三层楼的门禁,才终于见到了他。杨主席笑呵呵地一口气送了我四五本书,每本书都郑重地签了名、盖了章。都说文如其人,这样豪爽仗义的人,其文能差到哪里去?
岁月于世人是逝水流沙,是漫卷过生命堤岸又悄然退去的无奈。而于杨主席却是日复一日孕育着的珍珠。从第一本书《情关风月》,到《一城烟雨》再到《一树花开》,他的散文集一本接一本。真正是天道酬勤。我见证了他艰苦的创作,也见证了生命赐予他的华美。他的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样深深地打动着许许多多读者。
他是心怀悲悯的作家,对底层的老百姓充满了同情与敬重。《发小拴牢》就是例证。拴牢学习好,奈何日子紧巴,辍学丧父,岁月风刀霜剑日日相逼,他早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但即使处在这样的境地里,生活艰难的拴牢仍热爱文学。坚持创作,点评“我”朋友圈的文章,让“我”阅览他创作的作品。这一切都让“我”发自内心地敬重他。全篇没有一丝以文化人自居的优越感,有的只是对生命本身发自内心的赞赏和悲悯,这样的情怀太难得了。
杨主席的文字还极通透深邃,乐观豁达。他说:“变为初老犹如人生深秋,自然而必然,那就需要一颗不惊的心,内心安静何惧岁月荒凉。”他说:“不焦虑,活明白,回归平淡,简单些。”他还说:“努力活着,生活的仪式感就是营造人性温暖,人生美好的难忘时光。”他难道不知道人生海海,总有人忙忙碌碌寻宝藏,总有人轻描淡写诉欲望,总有人是非成败转头空。也只有像杨主席这样真正内心拥有一颗平静淡泊的心,自强不息的心,才会写出这样通透的文字吧!真是羡慕、敬仰之至!
只有看星星的人,才会被天空注视。在文学创作之路上,勤奋的杨舟平主席一直是个不负星光的赶路人,我相信他一定会等到被天空注视的高光时刻。
兰芷,原名亢小娟。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迄今为止在《陕西工人报》《中国教师报》《文苑》《西北信息报》《文化艺术报》《宝鸡日报》《西北作家》《秦岭文学》新陕网,中国诗歌网等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200多篇,多篇散文在全国获奖。散文《失落的家园》获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银奖,散文《雨生百谷——谷雨》获第四届中外散文诗歌邀请赛二等奖。散文《三月裂帛——惊蛰》获第五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已出版散文集《美人 卷珠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