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美丽查干湖》作者:张顺富
描述查干湖的前世今生——读《美丽查干湖》
文/ 孙 宇
每位作家的记忆中都有一条小溪,或一条河流,或一条湖泊,贯穿成长的始终。作家张顺富,生于斯长于斯又写于斯的查干湖,便是这样一条参与作家人生历程的湖泊。查干湖滋润的大地,不仅成为作家的成长营养来源,也成为作家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了解一位作家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读他的书。
近日拜读了吉林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的张顺富的散文集《美丽查干湖》这部散文集,知道作家张顺富 ,1955年生,满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吉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省作家协会第八届副主席,出版过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多部。
在我的印象中,作家大学毕业后曾在我所居住的白城市文学刊物《绿野》担任主编工作了17年,那时的我还是小学生,后来有缘热爱文学,接触并看到《绿野》,这本白城土生土长的纯文学刊物,从读者到作者,结识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家协会主席、《绿野》主编杜波先生。他曾赠给我早期的《绿野》刊物,在上边能看到作家张顺富先生的文章和资料,至今收藏着。 《美丽查干湖》是作家历时五年,分六辑,共60篇散文作品构成的一部散文集;当然这也是一部有关生态主题的散文集,更是一部作家描述查干湖前世今生的散文集。
对作家而言,没有比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更重要的了。拜读这60篇散文作品,清新的文字,鲜活的形象,扑面而来。让我体会到三种思维。一是大散文思维。即题材疆域宽广辽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融汇,无论是写鱼类虫类、花草植物、农家作物,以及对作家至关重要的三位人物。均平铺直叙,剥尽铅华,呈现性情与生活的实真。即以平淡见真善,以诗意见美学,徜徉在一方文学情景与美学语境之中;二是散文时代感与生活质感思维。慢下来静下来,思之品之,心驰八极,神游万里。景、物、人、事皆浸染作者的时代之感怀。
这就是生活质感、生命的绽放感与归属感;三是作家的大我情怀、真性情思维。作家散文则浸染时代色彩,大时代大情怀,即善于把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写成大我情怀,放大时代大我大境。 每一个大时代,都会留下独一无二的生动印记。作为记录者,作家记录了查干湖的前世。在第一辑《金字招牌》《福寿牌》《春捺钵》《家乡的记忆》中写得淋漓尽致。其中《福寿牌》写到,上方圆形“寿”代表天;下方方形“福寿”代表地,寓意“天圆地方”;正面三人为众,寓意世有三宝:天、地、人。
《春捺钵》中写道:“查干湖这片辽阔的水域,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声名显赫了。查干湖在辽代时,生态原始,是丹顶鹤、白天鹅、大雁的栖息地;查干湖水中的鱼更加繁星点点,游弋在水中。辽代皇帝喜欢丹顶鹤那美丽的身姿、高亢的叫声和长寿的象征。每年春天,为讨吉利,都来查干湖渔猎。皇帝第一箭射下丹顶鹤,讨了吉彩,预示着一年五谷丰收,五畜兴旺......
皇帝的大队人马,白天在查干湖畔猎狩,晚上办公。查干湖一带,人欢马叫,热闹非凡。查干湖春捺钵,在查干湖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世代查干湖人民难以忘怀。
难以忘怀可喜的是查干湖的今生。英国作家毛姆说过:“要把散文写好,有赖于好的教养。”散文集《美丽查干湖》文本题材都是围绕查干湖而写,这与作家敏锐的观察力、睿智的思考力、丰富的表达力密不可分。
作家在第二辑《铁锅炖鱼》中写道:“我爷爷闯关东时,落脚在查干湖马营子村,是个山清水秀的村落。当时全村只有三户人家。”对作家而言,利用和创造尽多的机会多接触生活,积累经历是重要的。
当读到作家的这段话时感同身受,与作家心灵相通。在《鱼》里写到:“我出生在查干湖马营子村,在我的记忆里是吃查干湖鱼长大的。七八岁时我就和哥哥去挂鱼。那时,村民们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便打鱼挂鱼。”作家在第六辑《冬天》里写道:“2018年9月26日,首长来查干湖视察,和渔民们一同拉网捕鱼;到查干湖花海边,欣赏芳香四溢花海里的百花;乘查干湖九号龙舟,泛舟查干湖,考察查干湖水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的,现如今,作家的家乡查干湖水美鱼丰,人们生活富足有余!
正如作家在第四辑《黄豆》里写道:“查干湖是我的母亲湖,我要用我的笔把查干湖这个伟大的母亲湖塑造得更丰腴、更完美、更出彩。”跟着作家的笔下描述和脚步行走,会让读者体会到《美丽查干湖》特有一种文化魅力,一种生态魅力,更是一种文学魅力!

作者:孙宇 2024年12月3日写于白城市
【 孙宇,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白城市作协第四届全委会委员。有上百篇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发表在全国数十家报刊网络平台上。】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