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讴歌真善美,倾情著妙文
一一为王彩琴散文集《野艾飘香》而作
作者:陈希文
题记:
12月15日,是个周末。午夜时分,我突然收到文友、《咸阳日报》原资深编辑、记者、著名作家陈德宝先生的短信:“陈书记好!所刊大作全都拜读,常常为你的勤奋和才情所感动。丰富的生活,敏感的捕捉,成熟的文笔,成就了越写越好的作品。作为文友,我衷心祝賀!我们11月9日离开咸阳,来了北海,计划明春回陕。祝你冬安。”看完短信,我甚为感动。浮想联翩,夜难以寐。随即短信回应:“感谢德宝的关心和鼓励。你和彩琴夫妇俩近年常外出游览,冬季在南方,开春回陕,真为你俩口高兴!偶从视频看到你俩的身影,或徜徉幽静的林荫大道,或登上青山翠峰之巅,或泛舟滔滔江河之上,或漫歩繁华喧嚣的街市……,真是乐哉、快哉!悠哉、美哉!让人仰慕。这正是:赏自然风光,享人间乐趣,活出了精彩,收获了幸福。我为你们祝福!每每想起我的从文之路,总难忘你俩曾经的鼎力支持和倾心相助。这一段发《世界文学》平台的拙作,总要发给你俩,盼能一如既往,耐劳指正。祝愿在外一切安好。”
陈德宝、王彩琴夫妇,
多年均供职于《咸阳日报》社,实为文坛伉俪,资深宿将,闻名遐迩,有口皆碑。我在职时的好多作品大都经过他俩之手见诸报刊。我敬慕他俩的学识才华,曾在多家媒体发过褒扬德宝的散文。这次借《世界文学》平台,将才女王彩琴的散文集《野艾飘香》读后感公之于后,以飨读者。
结识王彩琴编辑已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那时,我任乾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因工作需要,我的好多文章都是经过她处理后编发的。她和丈夫陈德宝都出版过多部文集。他们夫妇的文章连篇累牍,经常见诸报端。说来也怪,我总爱看他俩发表的文章,这可能是文学之缘吧。多年来,他们夫妇勤奋耕耘文坛,妙笔生花,作品叠出,深受人们喜爱。这正是:“文海博击数十年,艺苑伉俪竞风流。”
收到王彩琴的《野艾飘香》散文集,我甚为欣慰,经常翻阅。散文涉猎广泛,内涵丰富。写人生,写社会,写游记,写亲情友情。总的感觉是直击现实生活,体验人生况味,抒发真情实感,弘扬心灵之美。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到“我以我笔写我心。”
读完《野艾飘香》,首先打动我的是,在这物欲横流、心浮气躁的当代社会,怎样面对人生,怎样扮演好社会一员的角色,王彩琴的散文做了最好的诠释。看淡功名利䘵,𣎴为官爵而累,不为钱财而惑,过好平淡、真实、快乐、自信的人生。这是散文集的主色调。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弘扬人性之美。如开篇之作,就颂扬了一位不知姓名的晨练者,端午节时主动将艾草送给晨练的人们。普通的艾草,传递着人间的真诚与关爱。又如《白芳礼让我震撼》一文中写到,90多岁的退休工人白芳礼,用多年蹬三轮车赚来的34万元,赞助了300多名困难学生。作者呼吁全社会学习白芳礼精神,人人都应当有一份爱心,承担一份社会责任,造福于民。
在宣扬人间正气和爱心的同时,作者又引导人们关注时弊,正确对待名利、金钱和地位,并对现实生活中的阴暗面和灰色事件进行了揭露和鞭挞。如当今社会,一些高官为钱卖官,贪污堕落;一些医生收受红包,不顾病人死活;一些亡命之徒为钱偷盗抢劫什么都干,甚至入狱或搭上性命等等。这些事件警示人们,要淡泊功名利禄,领悟人生真谛,平淡安宁生活。又如,在《坦荡做人》中,作者以《红楼梦》袭人暗算下人晴雯,使其无辜被赶出贾府,最后惨死的历史事件为话题,提醒人们要提防生活中的势利小人暗箭伤人,倡导做人要光明磊落,正直坦荡。再如,《贪官、金钱、女人》中,通过剖析大量腐败事件,得出贪官贪权好色,女人为钱满足贪官的欲望,金钱最后将贪官和女人捆在一起推向犯罪深渊。作者提醒女性自尊自重,自珍自爱,勿使名利蒙弊双眼,误入歧途。
作者在自序中说:“我工作之余写散文,完全是兴之所至,率性而为。因写作而快乐,因快乐而写作。”写作让她心神愉悦,生活充实。《真实地活着》中,作者回顾几十年的人生经历,虽说没有大富大贵、名利地位,但却活得真实、随意、自我。现实生活中,人们眼中的王彩琴,吃饭穿衣,实在简约,不赶时髦;工作踏实勤奋,不图虚名;为人处世,心底阳光善良,老诚本分。这都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正派人的品行。她的人生就是一幅幅阳光、真实丶真诚、自信的美丽画面,看不到阴暗、虚假、灰色的半点影子。
巜野艾飘香》尤为让我心灵震撼的是巜人间真情》这个板块,其中的20多篇散文囊括了母女情、夫妻情、姐妹情、朋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确实是情意切切,情意浓浓。让人走进“情”的世界,充满了“情”的色彩。人常说血浓于水,以血缘关系结成的人间亲情是人终生的牵挂,是最珍贵的怀念。《老家就是娘》《珍惜有娘的日子》《母亲、纺车、织布机》《关于酸黄菜的记忆》,这些集中写母女情的文章,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老家就是娘》这篇我反复读过几遍,与作者的切身感受是相通的,这是人间母女情的绝唱。“回老家就是见娘,吃娘做的饭,听娘的唠叨,摸娘粗糙的手背,看娘布满皱纹的面庞,睡在娘的土炕上,就有说不出的快乐和幸福,就会感到踏实和满足,就会永远记住娘的艰辛与不易。”又写道“游子回到老家,若见不到娘,就会急切地问,就满村子地找。”“娘不在了,没有娘的老家是多么的空虚,多么的悲凉!”这是多么深沉的母女情的真实感受呀!作者由此想到母亲一生勤劳持家,两只小脚的母亲终生辛劳纺线织布,为了全家的生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又回忆起母亲由农村来到城市,自已工作忙,没有陪娘逛过繁华的街市;没有给娘买过生日的奶油蛋糕;没有放弃一次旅游的机会把娘送回了老家……。如今娘已离开人世十年了,一想起与娘相处的日子就伤心,就遗憾,就自责。作者以自已的切身感受提醒世上的儿女们,“要珍惜有娘的日子,不要给自已留下一点点遗憾。”读到这里让我联想到当今社会,一些父母在世时儿女不好好孝敬,去世后反而大摆筵席,攀比摆阔,隆重安葬。试问这些不孝的儿女们,此举有什么价值吗?难道良心不受遣责吗?
人间亲情,不仅有母女情,还有姐妹情、学友情、师生情。读《姐姐的坎坷人生》,姐姐人生的坎坷和灾难让人心碎和同情,但姐姐孝敬父母、关爱姊妹、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优良品质让人难忘,姐姐克服苦难的坚强性格和毅力让人敬佩。《童年的伙伴》、巜一张老照片》、《探望老校长》,通过对童年和中学时代的回忆,寄托着对同学情、朋友情、师生情的思念与尊重。作者笔下情感世界的展示,让人看到了一个真诚善良、传播天下大爱的王彩琴就在茫茫人海中奔波,她简直就是一个爱心使者!
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热情讴歌女性心灵之美,这是《野艾飘香》的又一显著特色。才女多智慧,妙笔出华章。作者的小散文,多是人生旅途上的所见所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常人眼中,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琐事,可能觉得没有什么,但作者独具慧眼,细心观察,精心构思,总能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她的每篇散文仅有数百字,或阐发一种哲理,或表达一种情感,或给人一个警示,或鞭挞了社会的丑恶,或弘扬了人间的光明、美好和欢乐……散文语言平实,短小精炼,寓意深刻,韵味悠长。这不仅是作者的学识、才华、文字功底、生活积累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更是她观察生活的独到视角及超群智慧的展示。看看女性话题的散文即可见一斑。《女人集》中说到,平常粗心的男人在大商场买不到的东西,女人就可在女人集上买到。如打搅团用的漏鱼筛筛,烙饼用的平底锅,洗碗用的草刷子等。勤俭持家过日子的女人,总能从女人集上买回缺货、便宜货。从而歌颂女性是生活中精明能干的细心人。《上网聊天的女人们》和《网上受伤多女人》等篇,告诫女性网上聊天多谨慎,防止上当受骗,误入歧途。又提倡女性自强自立,自尊自爱,莫把自已的人生之梦全部寄托在男人身上,更不要靠出卖灵魂和肉体,寄托在名人身上。文章列举了现实中的女性人杰,希望女性以她们为楷模,走自已的路,活出精彩的人生。
王彩琴从山区走出,成为女记者、女编辑、女作家,这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酸甜苦辣可想而知。我为她的光彩人生拍手叫好,更为她的精品佳作感叹不已。
2024年12月21日于渭水之滨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