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诗而遇,诗风传承
作者/王荣辉
朗诵/许建萍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
在小兴安岭森林文学的传承中,多少年来伊春众多的文创诗家,总是以其独特的诗文光芒,照亮着伊春林区文化人的创作道路。
1962年末,诗人郭小川作为《人民日报》的特约记者到了伊春,以高昂的革命热情被林区火热的生产现场所燃烧,在短短的十天时间里就写下了著名的《祝酒歌》《青松歌》和《大风雪歌》,被誉为“林区三唱”。
62年过去了,诗人的诗句依然在林区、在劳动者中间、在华夏大地到处流传。“三伏天下雨哟,雷对雷,朱仙镇交战哟,锤对锤;今儿晚上哟,咱们杯对杯。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变成一首首不朽的森林诗歌。
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就是用这样充满时代激情的笔致,描绘出当年林业工人奋战林海雪原,敢斗严寒的豪情壮志,采伐木材支援新中国建设火热的开发建设场景,以森林诗歌的形式再现。六十二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依然是诗情豪迈,经典咏流传。
《林区三唱》如同穿越时空的告白,倾诉着往昔的林区初期的开发建设。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也是中国现代诗人中留下众多文化遗产的一位诗人。他在那个时代开创的森林诗歌体系,他与同时代诗人一起深入生活,深入一线的写作模式,都产生深远深影响。
郭小川的《林区三唱》让中国知道了伊春艰苦创业、开发建设。也让世界知晓了“森林文化、绿色生态”的森林文化伊春。
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的《林区三唱》是首开中国森林诗歌先河,是一首飞扬在万顷林海上空的一部经典史诗。
《林区三唱》以62年经典咏流传的不朽传承,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深受伊春林区人的喜爱,也持续为小兴安岭森林文化发展,不断注入长久鲜活的文学活力。
中国当代文学的森林诗歌潮流中,郭小川是一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诗人。他对中国新诗的形式有着自己开创性的思索和实践,创作诗歌的民族化、群众化、独创性,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在诗人郭小川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诗人非同一般的、超拔的追求和特质。他似乎有一种非常好的直觉与自觉,即只有执着于正史激流中,迎难而上敢碰硬、敢直面惨痛、敢挑战陌生,才能写出符合时代的诗歌新境界。
郭小川留下了森林诗歌的宝贵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期待着新一代有更多担当的作家诗人去表达、去见证,去传承,去铭记。
我是郭小川的崇拜者、追随者。《林区三唱》是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来醉美丰林县,采风地创写了著名的森林诗歌。林都伊春最有一腔情怀的民营企业家刘景林投资建设了“新诗圣地、郭小川林区纪念馆”。中国最有声望和影响力的著名诗人贺敬之为三唱园郭小川林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最具名望的国家故宫博物院刘曦林先生题写了中国森林诗歌之父郭小川的匾额。而我心中的《三唱园》是那样森林文化的顶流膜拜,在平凡中彰显森林诗歌的经典修为。
传承,郭小川的《林区三唱》,是首开世界森林诗歌之先河。聆听,郭小川的《林区三唱》,是在林都伊春久久的回声。分享,郭小川的《林区三唱》,是心中有感,千言万语在心间的共鸣。
森林诗歌,百读不厌。墨香依旧,文化不息。
因诗而遇,诗风传承。致敬,郭小川。
2024年1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