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茶暖 静赏梅开


一月前的一场雪擦亮了这一年的岁月。在这岁末的序曲里,冬至像一位时光的使者裹挟着彻骨的寒意,翩然而至了。因家人忙碌,人间小团圆的日子,也只能独坐窗前了。
屋外万物凝霜,北风凛冽,衰草伏地,野兔龟缩,湖面冰封,青光闪烁。冬至的天气虽然晴朗,屋内也不免清寒。阳光如一层薄纱透进窗棂,悄然洒落在阳台的花木上。家中静坐,听着门外楼道里匆忙的脚步声、邻居开关门的声响,想着亲人们又奔赴在各自忙碌的战场,心中不免升起一丝清凉。
屋内静谧异常,为驱散周遭的凉意,我燃起炉火,煮起香茗,想着“万事应须付一尊”,“大开口笑送残年”,何尝不是一种雅趣?我虽不会饮酒,以茶代酒,亦不负这良辰美景。想一想“且自煎茶洗客尘”的从容,“莫为蹉跎恨,今宵梦最长”的达观。何不就如朱敦儒诗中“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那般快活呢?幸好,生活不止诗和远方,还有这人间嘉木。取来素白瓷壶,放上今年夏天亲自采摘的绿茶,热水缓缓冲入,刹那间,茶香四溢,叶片在水中舒展、翻腾,似把春日的蓬勃与夏日的热烈,都凝萃在这盈盈一盏。这生机盎然的绿啊,瞬间把摘茶的欢声笑语还原,使亲情血脉穿越时空紧密相连。“人间有味是清欢”,轻抿一口,初时微苦,转瞬回甘,恰似生活,在磨砺后馈赠清甜。思绪亦如这茶香一点点晕开。
传说上古时代,混沌初开时,冬至是元始天尊的诞辰,诸仙会集庆贺,为人间降下祥瑞福祉,于是人间也效仿神灵,敬神祈福,以谢天地庇佑、恩泽四方。周朝时冬至为岁首,作为盛大的“年节”,天子率百官祭天祈福,于圜丘之上,奏响黄钟大吕,牺牲玉帛敬奉天地,祈愿社稷安康、五谷丰登。那庄重肃穆的仪式,承载着先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望,穿透历史的尘霜熠熠生辉。

诗韵悠悠,冬至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缱绻生姿。“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客居他乡,逢此佳节,孤灯映照落寞,思念遥系故园,寒夜与乡愁在冬至的幽暗中氤氲。而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则于岁暮阴极之际,望见希望的曙光,以哲思的笔触,道尽了自然规律与人生轮转,冬至成为新旧交替的心灵驿站。
在民间,亦流传着诸多动人故事。相传,医圣张仲景曾见乡亲饥寒交迫,冬至时耳朵多生冻疮,遂支起大锅,以羊肉、辣椒等驱寒食材熬煮,捏成“娇耳”下锅煮熟分给众人,百姓食后周身暖热,冻伤渐愈。此后,每至冬至,人们便模仿制作“娇耳”,饺子便成了冬至餐桌上的常客,饱含对健康平安的祈愿,也延续着医者仁心的温暖。
到了宋朝,冬至习俗鼎盛,烟火弥漫。街巷张灯结彩,仿若白昼,百姓阖家围坐,品食馄饨、饺子,暖香在齿间弥漫,驱散周身寒意。“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软糯香甜,并包裹着甜蜜的期许,有些地方亦有祭祖、赠鞋敬老之风,亲人和睦、家家团圆,伦理亲情在一食一行间深深扎根流传。
窗外的汽笛声把思绪拉回到眼前,时移世易,如今冬至,传统与现代交织。城市霓虹下,超市摆满速冻水饺、汤圆,归家脚步匆匆,厨房热气腾腾,一家人笑语晏晏围坐餐桌,传承食俗,延续温情。也许在一些乡村里还保留着古朴的仪式,祠堂祭祖香烟袅袅,长辈娓娓讲述家族历史,孩童们则嬉笑打闹,悠悠古韵传承不辍。
这一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仿若天地于寒冽极处悄然孕育一场新生的绮梦。一阳生百福,也许自今晚草树就蓄着依依的情愫了。
移步窗边,几枝红梅正傲然开放。花瓣如朱砂轻点,花蕊金黄,在皑皑冬日里醒目万分。一缕寒风吹过,花朵轻颤,更添几分灵动。有梅香悠悠入屋,与茶香交织缠绵,让人心神沉醉。
回想往昔冬至,一家人齐聚厨房,包饺子、话家常,暖意在腾腾热气中流淌。如今各有事业学业,身影散落四方。我只能在家中默祝,愿他们心想事成,身体安康。我于茶香梅韵间,守着内心的安宁,忙碌终为团圆的伏笔。他们在外逐光,我在家中筑巢,等待风雪归人。

茶汤渐冷,余晖将尽,我续上热水,静候亲人们叩门。那时,共赏这梅花寒来,同品这茶香余韵,把冬至的故事,续写成温馨的家庭长卷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